听见朝阳通惠河千年大运河之源,如今美
宛宛漕渠天上来,金堤玉垒圣人开。 仙槎合傍银河挽,粟米如山绕凤台。 通惠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公里” 它不仅曾是北京的经济命脉 承载了一代代人的梦想欢歌 还作为京城重要的风景浏览区 承载着河流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记忆 那么通惠河的由来是什么呢? 作用是什么?又是由谁来命名的? 本期《听见朝阳》就来为您讲讲 通惠河的变迁历史 修建漕运河道 解决南货北运 通惠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伟大工程--京杭大运河中的重要一段 它是由元代的郭守敬主持修建的一条漕运河道 这条河流全长21公里 其中流经朝阳的有16公里之多 可以说,在咱朝阳可以欣赏通惠河的大部分风光 在过去,南货北运主要靠水路 特别是粮食 南方的粮食通过京杭大运河运抵通州 上岸后走旱路送往北京 由于通州离北京城也好几十里地 旱路运输造价又比较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在元朝开挖了通惠河 三次更迭后 元世祖亲自命名 其实,最早并不叫通惠河 在元代前,通惠河叫潞河 到金代的时候叫金闸河 而到了元代 因为一个人和一件事,通惠河有了如今姓名 大约是元三十年,通惠河修建完毕 当时江南的粮船在积水潭的东北岸挤的满满塞塞 在通惠河上,货船大大小小浩浩荡荡排船行驶 大都城的人们争先恐后的观看 热烈欢呼,犹如过节一般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正从上京和林回来 在通惠河的万宁桥上看到水面全是粮船 “过积水潭,见舻舳蔽水,大悦” 亲自命名从万宁桥到通州的河道为“通惠河” 全线清淤 化身“一汪碧水” 通惠河自建成以后 商船百船聚泊,千帆竟泊 将许多古建的材料、京城人民吃的粮食自南方运来 可以说“给养”了京城数百年 后来,由于漕运的废弃 清末以后,通惠河渐渐疏于治理 后来伴随着周边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发展 这条排水沟一度洪涝频发,污染严重 于是,从年开始,国家开始疏浚通惠河部分河段,改建高碑店闸、普济闸。 从20世纪80年代起,朝阳区开始治理工业废水,加大污染源防治力度。 到了年2月,北京城市河湖管理处对通惠河展开了17年来的首次全线清淤。渐渐地,曾经的“臭水河”变身为“一泓碧水”。 清淤现场 清淤后 如今,通惠河畔的湿地、森林公园等 陆续建了起来 一片片“水上森林”点缀通惠河 一个越来越丰富美丽多元的 通惠河展现在所有人眼前 相信未来,随着通惠河畔千亩“水谷”等项目的建成 通惠河一定会成为朝阳通往副中心更靓丽的风景 本期《听见朝阳》到这里就结束了 感谢各位小伙伴的收听~ 我们下期再见 编辑:丁璇校对:马玉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zz/4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要命的洪水朝阳1越野车突发险情图
- 下一篇文章: 巡河60公里,朝阳这几个地方发现水环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