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莒北碁山廉吏杨光溥

文/杨洪于

杨光溥,生于年,字文卿,号沂川,明朝沂水人(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碁山镇人),明成化元年(年)乙酉科举人,成化五年(年)己丑科进士,任刑部主事,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后封为二品官衔。

“较真”“叫板”铁面执纪

《日照举人录》莒县卷第三编记载,杨光溥任刑部主事时,有一件魏国公兄弟仇讦案,因牵扯人员众多,而且多是皇亲国戚,很多人都不敢管,多年悬而未决。因其禀直,被钦派审理此案,他重新审阅案卷,走访当事人,仗义执言、铁面执纪,终于化解此案。清朝《道光·沂水县志》记载“时魏国公兄弟仇讦累年,光溥理之即决。”这可是一件引人称赞、轰动朝野的事,明宪宗朱见深很高兴,赐给他一件“宝褚”,并调任他为山西按察司副使。清朝《康熙·沂水县志》中称其“一身清气,冷若冰壶、俨若泰山……以直声震台中”。

尚贫立德体恤百姓

杨光溥一生为官尚贫立德,以清廉著称,《沂川文集》序言中记载,在庐阳任职期间,恰遇灾情,光溥微服视赈,从不惊动地方官员,生活极为节俭,属下感到于心不忍,光溥训诫曰:而睹此嗷嗷人菜,何而忍自菜哉?”由于光溥带头廉洁节俭,勤政爱民,灾情很快得到缓解。在山西任职期间,杨光溥除了自己的俸禄,他从不多贪丝毫利益,而他又生性豪爽,常常用自己的钱周济百姓。回乡时,所带的行李竟然没有一件像样的,一箱书,一身衣而已,当地的百姓官员执手相送,赞不绝口。清朝《康熙·沂水县志》之乡贤篇载:“在官廉介。比归,不能办行李。家居贫甚,以吟诵为业。”

清勤廉慎学以为民

光溥回乡后,依旧经世致用、学以为民,尚贫立德,教化民风,笔耕不辍,成为当地开学堂的知名乡贤,其著有《剪灯缫谈》、《沂川文集》、《梅花集咏》、《杜诗集吟》四部诗文流传于世。其中在《村居》一诗中,其写道“无事经旬懒出村,无人终日慢开罇,午风才起云生树,宿雨初晴水到门,琴久不弹弦尽折,书才欲看眼常昏,胸中剩有匡时策,落落凭谁与共论”,此诗既记录了其乡下贫寒的生活,又表现了其忧国忧民的心志。

清风常伴廉洁齐家

在家中,光溥经常用一种野菜(苋菜)作饭菜,以清淡伙食,教子育女,家乡人为了纪念他,将此菜称为“人清菜”,成为当地的一道廉洁名菜。据清朝《康熙·沂水县志》记载:因杨氏一族科甲连第、靠考取功名、为政清廉,天启四年(年),朝廷为“彰贤达,正人心,厚风俗,以为褒荣”为他们修建“杨氏世科坊”,此坊是为举人杨俨、进士杨光溥、举人杨光泽、进士杨东野、举人杨时俊而立,因祖孙五人才华超群、连科及第,所以人称为“五科坊”。清朝《康熙·沂水县志》对其孙子(敕封文林郎,曾任华亭县知县)杨世芳评价是:“慷慨好义,表正乡里。”对其曾孙(进士及第、曾为河南道监察御史)杨东野评价为“以公生明,以廉生威,以忤权贵”。

莒忞

赞赏

长按







































百癣夏塔热片痘痘
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zz/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