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魔芋防病栽培技术的十个关键环节

在几年的魔芋生产实践中,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对农民防病栽培经验进行总结,得出魔芋防病栽培技术应抓好十个关键环节。种(种芋)、土、肥、墒、生、覆、密、管、收、藏的十个关键环节。

2.1“种”(种芋)

2.1.1树立全程种芋防病意识从收获地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的植株的球茎作种芋。选晴天挖出→晒干→运回后再在场院晒1-2天,杀菌→晒干→贮藏。利用太阳光的紫外线杀菌。

2.1.2种芋选择坚持无病;无伤口;球茎园形或长园顶芽肥壮;叶柄痕较小,芽窝浅;种年龄一致的标准。

2.1.3对种子运输全过程要轻拿轻放,不要造成破损和伤口,避免感染。同时种子应尽量自繁自用,减少病原菌。

2.1.4种芋处理,用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半小时,或75%倍液的农用磷霉素浸种1小时,减少种子表面和种芋带菌。

2.2土(土壤与周围环境)

2.2.1周围环境,根据魔芋三喜(喜温暖,喜湿润,喜荫蔽)的生长习性。在林地山地选择阴山、阴坡、山窝、山肢等阴凉、湿润、背风、晚朝阳并且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带。

2.2.2土壤应选择适宜于魔芋膨大生长的沙壤土,要求土壤肥沃,有效土层20cm以上,有机质含量丰富,质地疏松,透气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土壤pH值6-7.5最为适宜。

2.2.3冬耕,来年种植魔芋的地块冬天翻梨,通过冬季的严寒(冬冻)杀灭土壤中的病菌与害虫。

2.2.4土壤消毒,在理墒后,沟后亩用生石灰50-公斤撒施在播种沟内撒生石灰来进行土壤消毒。

2.3肥

魔芋生产期膨大系数可达8-10倍,商品芋3-5倍,有机肥施用应精细、腐熟或经高温堆肥沤制。

2.3.1肥料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占60-70%,无机肥为辅占30%亩施农家肥-公斤左右,每株施肥1公斤为宜。

2.3.2无机肥作种肥。应重视钾肥施用,据分析,魔芋球茎生长期需N、P、K三要素的含量依次是0.16%、0.02%和0.18%,对三要素的需求是K、N、P。

2.3.3根据试验和农民总结,在施肥中,应尽量减少或不用施效速氮肥碳铵,特别是做种肥,除烧芽外,氮素营养过剩导致病害加重。

2.3.4有机肥追肥,用蒿子覆盖土面作追肥,既可提高土温,又可增加有机质含量,而且蒿子中所含物质通过雨水的作用,分解出具有杀菌作用的物质,对土壤中的细菌有杀灭作用,起到追肥,防病双重效果。

2.3.5追施无机肥。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作两次施用第一次(6月底、7月初)用总施肥量的30-40%提苗。每次松土后施肥,但不能损伤根叶,我地处于雨养区,尽量雨后施用。

2.3.6膨大肥。第二次在块茎膨大期(时间在8月上中旬左右)亩用用施肥总用量的60-70%,复合肥15-20公斤或尿素10公斤加硫酸钾10公斤,施于距根10厘米左右的穴沟内,以增强地上部分的长势,起到延缓叶片衰老,推迟倒苗,加速块茎膨大从而提高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

2.4墒

2.4.1理墒:魔芋软腐病是土传病、通过理墒,既可以增加活土层,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病菌通过雨水在土壤中漫延,引起再侵染。

2.4.2墒面规格: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可采用1.5米、2米、2.5米3米等开墒形式,实行小墒栽培。

2.4.3理墒起垄:采用1.2m或1.3m起垄,垄高35-40cm,每垄栽商品芋两行,种芋3-4行,实行双垄复合带栽培。

2.4.4轮作:根据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的习性,商品芋种植应3年左右轮作一次。前作忌茄科、天南星科或十字花科作物。作物顺序魔芋→烤烟→包谷→魔芋的轨迹循环或魔芋→洋芋→包谷→魔芋等轮作方式。

2.5生(生物多样性栽培)

魔芋是半阴性植物,性喜温暖湿润,忌高温干旱。生物多样性栽培是防病栽培的关键性措施。在魔芋地周围种植高秆(玉米)作物,特别是沿风口种几行包谷可起到防风或遮荫双重作用,同时遮荫可以减轻病害或抑制病害的发生。

2.5.1实行玉米与魔芋间作或套种。或在果园里间作魔芋,实现魔、粮或魔、果双丰收。其比例视各地情况而定,以满足魔芋遮阴不受到太阳长期直射为宜。

2.5.2播种前的种薯必须经过药剂处理或晒种后,实行三干(干土、干种、干粪)播种;

2.5.3最佳节令种植。清明至谷雨节令种植为好。

2.5.4摆种芽向东倾斜,实行肥种分离,用环状放肥法,无机肥不直接接触种芋;

2.5.5覆土深度以9-10cm左右为宜;

2.6密(合理密植)

魔芋产量的形成是光合作用的结果,过稀不利于高产,过密群体结构过大一是浪费种子增加投资成本,二是不利于个体生长,密度过大后生长争夺空间形成弱株,不利于抗病。三是不利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形成长苗不长芋或大苗小芋。根据种子规格确定种植密度克至克的种芋,株行距30×40或35×40使亩群体结构达-0株。海拔0m以上地区可进行适度密植栽培(增加15-20%的群体),可以保证魔芋耐阴生长习性的满足,同时有利于抑制杂草生长。

2.7管(田间管理)

魔芋从种植到出苗约需1个月左右时间,我县魔芋出苗盛期大约在5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苗出齐正赶上雨季的到来。出苗后田间管理的主要内容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重点抓好细菌性病害软腐病的预防与控治。

2.7.1检查出苗情况,到大田出苗90%以上,对未出苗的种薯进行刨出来检查,发现种薯烂种随即刨出并对病塘用生石灰清塘消毒,避免病菌在土壤中随农事耕作和雨水传播。

2.7.2水份管理,我县魔芋种植区是雨养农业区,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可灌一次出苗水,有利于苗齐苗壮,为高产创造条件,但关键是排水。魔芋喜湿但忌渍,沟要经常疏通,防止多雨渍水,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引起病害发生造成球茎腐烂。

2.7.3对于弱苗或底肥不足的地块应施一次提苗肥,施用时间在展叶后期换头前施用无机肥料,亩用尿素5-8公斤,或把5-8公斤尿素添加在15-20担腐熟的清粪水或沼液中施用,作用是增强叶片的长势,促进叶片的生长,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地下部球茎的发育。

2.7.4检查有无病株出现,发现病株及时清出,并用生石灰清塘。

2.7.5除草,为了确保农产品安全,原则上采用人工除草。选择晴天用锄头轻铲刚出土的杂草,在魔芋封行前进行一次手工拨出,使用地面覆盖。

2.7.6根据叶片的长势情况作1-2次根外追肥,可结合防病进行,魔芋软腐病的发病规律一般从7月中旬开始,7月下旬发病速度加快,8月上旬中旬进入盛发期,9月上旬发病开始减少,中旬停止。在阴雨后若干天突然转晴或晴若干天后突然阴雨容易导致病害暴发。肥料种类以磷酸二氢钾或生长调节剂加杀菌剂,结合病害发生发展的情况施用。

2.7.7在大田生长中后期注意病害的观察,发生一株处理一株并清塘,同时对周围进行喷药预防。

2.8覆(覆盖)

地表覆盖是山区魔芋栽培管理中的主要栽培措施之一。覆盖的主要作用是还原魔芋的野生环境。能防止或减少土壤板结,降低地表水蒸发和减轻干旱,有效地降低和提高地温,从而能显著地减轻病害的发生,提高块茎的膨大率,达到提高产量;同时覆盖还能减少杂草的生长,对已生长的杂草通过覆盖减少光合作用供给使其黄化、弱化、死亡。覆盖材料在地里腐烂后还能增加地里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性能,减少水土流失。

2.8.1覆盖材料的选择,使用青蒿,对土壤杀菌和保温有一定的效果。也可以使用干松毛、阙类、野干草、豆科类桔杆或苕子,有条件可采用蒿子覆盖。

2.8.2覆盖材料的数量,干草需亩用-0公斤。蒿子或青草每亩2吨左右,盖3-5厘米。

2.8.3覆盖的时间要求,干草最好在播种时,种完就进行覆盖,蒿子或青草覆盖可在散叶前,结合除草进行。

2.8.4覆盖的厚度,光照强、易冲刷和干旱的地点厚些,潮湿阴凉的地方薄些,以不过分密闭土表为度。

2.9收(收获)

2.9.1采收时间:魔芋的采收在倒苗之后10-15天,霜降之前采收。魔芋即使在倒苗之后还在进行物质的运输与积累。采收过早,由于环境中湿度大,营养物质积累不充分,球茎含水量多,容易发生球茎腐烂,不利于贮藏,且芋角烘干率低,品质较差。采收过迟,遇霜雪会造成冻害。应选晴天和土壤干燥时采收。

2.9.2采收工具:不宜使用锄头,用二齿耙或三齿耙对准植株叶柄所留标记逐窝挖收,细挖轻放,仔细去掉泥土,尽量减少球茎和根状茎的损伤,要边挖边晒。如果留作种用,要轻搬细运,以减少运输途中的损伤。

2.10藏(种芋贮藏)

田间按选种要求球茎基本无病害感染,顶芽无损伤,无伤口的种芋运到庭院再晒种1-2天,边晒边喷药晒干后用果箱或箩筐按级装筐,下面垫草防潮湿,层中用草垫好以便伤芽。对贮藏地用生石灰作一次消毒。农村多数将种贮藏于篾笆上,有利于通风透气,但为了防霜冻最好在上面盖一层草,有利于保温,在贮藏期间发现烂种要随时检出并对周围用生石灰消毒。经过冬季的贮藏来年春后要检查种子的发芽情况。

编辑:曹春丽编审:卢俊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十月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十月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zz/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