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话水北京的水历史变迁
公元年,燕国依永定河故道建立了蓟,这就是最早的北京城。年前的一个清晨,诗人曹直站在蓟城的北门外,遥览南方写下了:“出自蓟北门,遥望湖池桑”曹植的诗句正说明了当时北京的周围存在着远比今天更多的水域。 那时的北京城三面环水,北有朝白河,西有永定河南有大清河,城中有一大几小多片湿地。可谓水源丰盛,是座名副其实的水城。 公元年,金朝依莲花池建立了金中都,这就是今天北京城的雏形。莲花池在金代称之为西湖,据水经注:其水面应比今大数倍,是这个皇城的命脉,它位于中都的西北部,并发源于此,随着地势向东南穿过城市和皇宫专供皇室用水。 历史的更替决定着城市面貌的更新。明朝改建了都城,通惠河水被皇宫的城墙阻断,漕运改道,货船只能到达通州,积水潭段河水日益积淤荒落,河道变窄,形成了西海前海后海,三海。后因周边有十座寺庙,故被称为什刹海。 清末光绪28年,年,朝廷撤销运河河道管理机构,漕运终止,河湖疏于管理,标志着北京城水环境的退化。 在明代及清代初期,北京城内的生活,与玉泉山水量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历史上玉泉山周围就存在着多处泉眼,泉名见于记载的不下十于处,最著名得当属颐和园西北的玉泉,金代就有碑记:"燕城西北三十里有玉泉,自山而出泓澄百顷,及其放乎长川,浑浩流转,莫知其涯。" ............................................ —END— ifa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zz/1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行走朝阳水有源,树有根,家有谱
- 下一篇文章: 朝阳网友我家暖气的水怎么是这个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