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复花代赭石汤

宋本《伤寒论》:

方: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炙甘草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花代赭石汤主之

桂林本同宋本

徐大椿:

方煮服法同宋本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病久,治多,未必皆属误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灵枢》口问篇云: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俗名嗳气,皆阴阳不和于中之故,旋复花代赭石汤主之

柯琴:

伤寒者,寒伤心也,即发汗复吐下之,心气太虚,表寒乘虚而结于心下。。。噫者,伤痛声,不言声而曰气者,气随声而见于外也

。。。以心虚不可复泻心,故制此剂耳,心主夏,旋复花生于夏末,咸能补心,能软硬,能消结气,半夏生于夏初,辛能散邪,能消痞,能行结气,代赭禀南方之火色,入通于心,散痞硬而镇虚热,参,甘,大枣之甘佐旋复花以泻虚火,生姜之辛,佐半夏以散水结,斯痞硬消,噫气自除矣,若用芩连以泻心,能保微阳之不灭哉?

尤在泾:

伤寒发汗,或吐或下,邪气则解,而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胃气弱而未和,痰气动而上逆也。。。代赭石味苦质重,能坠痰降气。。。

钱潢:

前注皆曰伏饮为逆,而以旋复花半夏蠲饮,不知阴邪痞塞,胃气不行,凡水饮入胃,皆可停蓄,聚为痰饮,何必执泥其说,若能使胃气通行,则津液无不流贯矣

沈金鳌:

不知归类,日后找到补上

陈伯坛:

。。。若吐若下,徒多此一举,以扫荡余邪,解后又惹出风潮矣。。。噫字从音呃,噫而不干,嗳气之密者也,《金匮》谓上焦竭善噫

方解:噫气不能除也,除噫则除中矣,不除云者,指噫气与阳气相束缚,不能化除其鞭气,便无余气还入胃中耳,非当划除之谓也。。。仲景方爱惜其噫之不暇,扩而充之,化噫气为卫气,才是本方真诠也。观其君用旋复赭石,覆花入肺,赭石入肾,已具通天手眼。。。其余人参姜夏甘枣,悉本《内经》消息噫气之旨,补足太阴阳明,调和眉本而已

唐容川: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此中气伤而虚气上逆也,以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此节言治病后之余邪,宜于补养中,寓散满镇逆之法

:。。。旋复代赭汤重在胃虚挟饮,水气上逆而作噫,取治水气下趋而利者,必用生姜以散水(生姜泻心汤)胃虚挟饮而噫者,必用赭石以镇逆。二条对勘,益见仲景制方之妙。。观仲景治下焦水气上凌,振振欲擗地者,用真武汤镇之,利在下焦,大肠滑脱者,用赤石脂禹余粮汤固之,此胃虚于中,气不及下,复用此法(本方)领之,而胸中转否为泰,其为归元固下之法,各极其妙如此!

曹颖甫:

。。。病传阳明,潮热而渴者,下之而解,解后当无余病矣,然卒心下痞硬噫气不降者,此正与“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略相似,但彼为表解之后,里水未尽,下渗大肠而见腹中雷鸣下利,故宜生姜泻心汤以消痞而止利,此证但见胃气不和,绝无水湿下渗之弊,然则噫气不除,其为湿痰壅阻无疑,方用旋复,代赭以降逆,半夏,生姜以去痰,人参甘草大枣以补虚而和中,则湿痰去而痞自消,中脘和而噫气不坐矣。。。有虚气而无实热,故但用旋复,代赭以降逆,无须泄热之芩连也

陈逊斋:

汗则外邪解,吐,下则内邪解“若”作“或”,言或有外邪,则汗可解,或有内邪,则吐或下亦可解也。今病人于发汗或吐或下后,病已解矣,而素有伏饮为患,心下痞硬,伏饮固结也,噫气,伏饮上逆也,“不除”云者,胃气有上逆,而无下降也,方解见下,此方仍是泻心汤之变相也

方解:旋开饮结,代降逆气,噫气不除,其气逆已甚,故加生姜,以佐代之成功也,饮气久伏,其结已固,故加半夏以佐旋之成功也。。。又仲景加减法,有用牡蛎降痰饮者,其意与此处用赭石相同

胡希恕:

注:伤寒经过发汗,吐,下等法治疗,病已解之后,原来既有的胃疾患又明显发作,若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为胃虚饮聚的证候,宜以旋复代赭汤主之

按:此亦与前之生姜泻心汤证同,均是素有痰,而不是汗下吐治疗所致者,胃病见本方证者亦很多,胃反,噎嗝均有用之之机会,即十二指肠溃疡,心下痞硬,噫气频作者,于此方中加乌贼骨,乳香,没药等亦有验,大便难,属虚不宜下者,用之亦效

方解:旋复花,半夏,生姜皆是下气逐饮之品,代赭石降浊镇逆,人参,甘草,大枣健胃安中,故此治胃虚,饮气上逆,因致心下痞硬而有呕噫诸逆者

刘渡舟:

这一条是讲由于肝气不和,脾胃虚弱,痰气上逆引起的心下痞硬

发汗或者吐后,或者下后,伤了脾胃之气,脾胃之气受伤,就要生痰饮,这时候肝气来乘犯胃,所以肝气加痰饮就使胃气不和,出现心下痞硬和噫气不除,“噫气”就是往上头嗳气

什么叫不除?有三个意思:一个是因为有心下痞,有噫气,医生给吃生姜泻心汤,吃了生姜泻心汤“不除”这个病未除,除者就是减了,所以“不除”第一意思就是已吃过生姜泻心汤了

第二层意思,一般情况,嗳气打嗝对于心下的痞硬有缓解作用,虽然噫气尽管很频繁,但是心下痞硬得不到解除

第三层意思“噫气不除”就是说这个人的嗳气是持续而不断持续而不减,言其噫气之重的一种语词

由于胃虚,痰饮之邪和肝气合而上犯于胃,使脾胃之气不和,就出现心下痞硬,胃气加上肝气,痰气的上逆,所以就“噫气而不除”这怎么办?这里有个肝的问题,内科说叫脾虚肝乘,土虚木乘,不是光一个痰气的问题,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没有治肝的,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同时这个噫气证状还是很厉害的,比生姜泻心汤的噫气要重,比甘草泻心汤的干呕也要重,它不是干呕,是噫气,所以用“旋复花代赭石汤主之

这个方子一方面调和脾胃,一方面消散痰饮,一方面镇肝降逆,镇肝里气降逆,心下痞,噫气就得到解决了

代赭石本身是一个重坠之药,如果代赭石用的剂量过大,它就直走下焦,还有点儿轻微腹泻的作用,要是大便干燥,吃点儿代赭石就能够解大便。妊娠妇女不能用代赭石

代赭石的剂量用的过大,“病在中焦,而治在下焦”把药味一下子都领到下焦去了,所以就没效了

旋代汤不光是治这个病,现在临床报道噎嗝,反胃甚至是食道长瘤子,食物下不去了,有时候也用旋代汤,那样的病另当别论,代赭石可以重用,用一两都可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临床治杂病,治肝胃气逆,就是心下不痞硬,光有噫气,而不见得都有心下痞硬,这个方子也管用

郝万山:

论胃虚痰阻痞的证治

本证成因:伤寒,汗不得法,或经误吐,误下,表证虽然解除,但脾胃之气损伤,以致运化失常,痰浊内生并进而中阻

主证和病机:心下痞硬,是痰浊阻滞中焦,脾胃气机壅滞的表现,噫气不除,一是噫气频作,久不缓解,二是指虽噫气频频,但心下痞硬之证不能缓解。由此提示此证不仅仅是中焦的斡旋失司,气机壅滞而且已经有有形的痰浊邪气阻滞,只凭嗳气是不能缓解有形痰阻所导致的心下痞硬的,因此治用旋复代赭汤和胃降逆,化痰消痞

方义:施今墨先生主张旋复花和代赭石同包煎煮,这是个很好的建议

大塚敬节:

解说:。。。患伤寒,施行发汗,或予吐法,或予泻下,经治疗后,热退而好转,但心下部位痞硬,出现噫气证状,因而给予生姜泻心汤治疗,但噫气仍不止,此为旋复花代赭石汤主治之证

经常有因胃癌,胃溃疡等手术后患者,适宜于旋复花代赭石汤,慢性胃炎而虚弱,噫气难以止住者,该方亦适用,另外,对于心下痞硬,噫气,并且便秘者,适用该方可使大便畅快,心情好转

案例:慢性腹膜炎愈后告诉便秘和嗳气的患者

患者为二十九岁的妇人,身体消瘦,曾患慢性腹膜炎,现在的证状起于二年前,经常有胃脘痞塞感,嗳气频繁,嗝——嗝——不断,不得爽快

脉微弱,腹部无力,仔细观察,可以在腹壁上看到肠的蠕动,无腹痛,因便秘而常服泻下剂,服泻下剂后有腹痛

我投予旋复花代赭石汤治疗,服药后,感觉胸脘通畅了,嗳气次数骤减,食欲恢复,虽然不是每天有,但基本上大便痛快,感觉舒畅,但肠的蠕动不安仍不见好转,我想这是因为腹膜炎的粘连,肠管狭窄的缘故

。。。旋代汤宜用于与生姜泻心汤证近似,但患者更加衰弱,并有便秘倾向的情况,当然有时没有便秘甚至腹泻也可应用,一般对于烧心和嗳气,生姜泻心汤无效时,有必要考虑使用旋代汤

另外,肠蠕动不安,从腹壁可以看到肠的蠕动等,也是大建中汤,小建中汤,人参汤,真武汤等的证状,应进行鉴别

旋代汤可用于慢性胃炎,胃下垂,胃溃疡,胃癌等病(还有相关案例,可参加原书)

汤本求真:

《餐英馆治疗杂话》曰:此方亦可用于心下痞硬,大便秘而噫气不除者,然三黄泻心他用于热秘(求真按有热便秘)此方用于虚秘(求真按虚证便秘)也。。。反胃噎嗝证,皆知不治证也(求真按食道胃癌者,不治)元气未大虚者,顺气和中加牡蛎(求真按可用顺气和中汤证,亦可用生姜泻心汤)或大便久秘者,用大黄甘草汤则大便通,一旦觉快,若元气已疲,大便秘而吐食者,脾胃虚极,虚气聚于心下,此时不宜与大黄剂也,假令欲其一旦觉快,反促命期也(胜衣曰,不能当法则,还是要辩证,该用就用)此时用此方者,以代赭石镇坠虚气之逆,半夏,旋复花以逐饮,所以妙也,周扬俊曰:反胃噎食,气逆不降者,治之有神效

《医学纲目》:。。。又下利不止而呕吐,或吐宿水者,亦有效,一宜秘结,一宜下利,其妙不可拘有表里也,又治哕逆,属与水饮者

倪海厦:

旋复花代赭石汤不一定要得到伤寒才会有这个现象,平常正常人也会有这种病,心下痞硬,就是讲胃里面很硬很难过,胃里面一直反复的有胀闷,噫气不除,就是有胃酸,嘈杂噫气不除

旋复花代赭石汤,我用非常的多,只要是胃酸反逆,又叫火烧心,那是胃酸已经伤到喉咙食道了,一剂下去,哇,胃就很舒服了,胃酸逆流,就是食道贲门破洞太久了,(另有方治疗)如果没有破洞,一剂下去就好了

仲景写伤寒论乱吐乱下,结果是胃的津液伤到,现代人得到胃酸就是甜食吃太多了。。。要吃真的天然的糖或做出来的甜食

那这个方子是一剂知二剂已,旋复花最主要是有浓痰,痰饮在里面,那代赭石降逆,逆气会有噫,打嗝,气往上走。。。旋复花很轻可以用到四钱,代赭石用到三钱四钱重没关系,为什么?你只要记得代赭石要降逆的。。。这都没有毒,都是可以吃的

。。。半夏主胃周围旁边的水,胃里面有水时靠生姜

生姜泻心汤用法技巧,病人在呼吸时可以闻到食物坏死的臭味

如果痰多酸多,重用旋复花,若晚上睡觉必须枕头垫很高,那个酸一直往上冲,代赭石多点,下手要重,不要怕

谭杰中:

因为又发汗又吐又下乱整一通,这个人会比较虚,其他问题都已经解决了,只剩下一个地方那个气还转不通,所以就只要破那一关就好了,因此是一个治标的药,不是一个治本的药

证状只有嗳气,但体质说不定是泻心汤,说不定是理中汤,有类似旋复花代赭石的病根是八味丸证,所以,最常跟旋代汤搭配用的通常是四逆汤跟理中汤,也就是脾胃之虚寒另外要治

这个临床上不是慢慢吃很久来断根的

《伤寒论》里治疗嗝气,还有别的地方,生姜泻心汤靠生姜来恢复肠胃道的消化机能,橘皮枳实生姜汤,枳实是下气,橘皮陈皮是通气,那橘皮枳实生姜汤和旋代汤的辩证点区别在哪里?橘皮枳实生姜汤是气不通的嗳气,所以一口气嗝出来人会松很多好一阵子,旋代汤是嗝不嗝出来一直都没有比较松,嗳气不除

旋代汤通常是有便秘倾向会好用,生姜泻心汤或生姜泻心汤加茯苓,常常嗳气还拉的情况好用

旋复花:一名金沸草,是一个把胸胁堆积的痰往下拔掉的药,以处理胁肋的痰为主

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tx/7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