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狗以及那群兵hell
白点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01/6298359.html ▲伴着嘹亮的军号,官兵们已经开始早操 巍巍祁连接昆仑,雪融冰消河西行。 昌马峡谷起高坝,疏河库水映丹峰。 丰枯互济瓜州润,数库连调泽玉门。 去日沙原盛绿浪,羌笛处处颂春风。 这首网络上的小诗所描述的就是甘肃玉门关外祁连山深处的某水库。这里荒无人烟、交通闭塞。冬季最冷时,气温可降至零下40多摄氏度。武警甘肃省总队执勤支队某中队数名官兵长年累月驻守这里。 ▲官兵在昌马河水库大坝徒步巡逻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野兔不落脚。条件如此艰苦,环境如此恶劣,为何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5月初,笔者乘着每周一趟的补给物资车一路颠簸来到这里,找寻答案。 ▲官兵在山间巡逻。 到达已是傍晚时分,排长高兴隆热情地向笔者介绍起情况。他说,除了没信号,刮风也是这里的“特色”之一。在这里,平均每天要刮十多个小时的风,训练时刮的睁不开眼睛,官兵只能去活动室加体能,为赶上训练进度,他们只能在没风或者风小的时候抓紧时间训练,有时候是下午吃完饭,或者是晚上点完名。 ▲巡逻途中,官兵简单调休。
哨所有一个关于“生命源”的战斗故事。年12月,气温突降至零下47摄氏度,水线告急。那时,一旦冰块堵塞输水管道,将给生产生活带来灾难性后果。中队官兵凌晨3点接到报警后,立即跳入水池,用冰铲、铁锨、洋镐等简易工具砸冰排险,硬是用身体堵住了浮冰,防止冰块进入管道。增援官兵赶到时,战士们的衣服早已冻成了冰,很多人被冻伤,但是没有一块浮冰进入管道,水线保持通畅…… ▲每次巡逻到山顶,用手机合影记录下点点滴滴 这个故事就是一堂生动的政治教育课,让每一个初来哨所的官兵树立一种意识——“生命源”是要用生命来守护的。 ▲器械场,他们训练的“小天地” “我年刚到这里的时候,我们的桌子就是几个铁杆子支撑着一个木板,吃饭的时候桌子晃来晃去。”班长卢硕回忆过往,感慨颇多。时至今日,中队官兵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训练场地扩建完善,室内训练馆内配备了跑步机、动感单车、仰卧起坐板等,激发官兵训练热情。配备新桌椅、新床铺、液晶电视、电脑、洗衣机,闲暇时还能上军网浏览新闻、看电影、打游戏,每天都能洗上热水澡。数名官兵同执勤、同训练、同学习、同生活,亲如手足。 ▲现地取材不定时开展体能课目小竞赛 ▲定期组织开展使命任务教育。 中队方圆80余公里没有人烟。尽管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要想扎根守护,也需要付出很多。有位战士叫马踏,他喜欢吹口琴。想家时,他就在山水间吹上一段。时间长了,在他的带动下,大家或多或少都能吹上几句。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战士”——金毛犬“饼干”,平日里,“饼干”是官兵们最好的玩伴。 ▲荣誉激励一茬茬官兵忠实履职 中士班长卢硕,从新兵时来到这里,已经第八个年头了。他说,他们守卫的地方是与国家安全紧紧相连的,这使得他们倍感神圣和光荣。如果今年真的离开部队,他一定不会忘记与自己的军旅生涯融为一体的战位。 ▲周末节假日,官兵们一起娱乐健身 回望这条河,生命便融入那片蔚蓝和洁白,满目景象如此壮美,如此圣洁。身心的洗礼与灵魂的升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在祁连山深处有一条河,有一个哨所,有一群战士,还有一片精神高地。 ▲定期开展党日活动。 ▲描红“忠心向党”四个大字 ▲周末,集体到河边洗衣服也是一件开心的事 ▲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他们以乐观的心态应对,官兵们在大山深处与亲密的战友金毛犬“饼干”唱响欢快的歌 ▲孤独想家时,来河边打水漂也是很好的选择 ▲战士马踏在这里已坚守8年,每当孤独想家时,就在山间吹吹口笛琴,以解忧伤 ▲茶余饭后,官兵利用有限的一块平地自娱自乐踢毽子 ▲节假日,官兵到河边烧烤“撸串”乐享假日 ▲人人都当炊事员,每人最少四道拿手菜,每天都为大家送上不一样的菜品 ▲大山深处跳起热烈优美的腰鼓舞 ▲哨所时常都是阴阳两重天 ▲61年的坚守 作者手记 在与战士们的交谈中,我拿起相机为他们拍摄留念照片的同时,也抓拍了一些官兵执勤训练和工作生活的照片。 离开的时候,朝阳初升,广阔的水面上一片平静。副班长焦艳爽和他的战友们正准备上哨。他细心地检查每个人的装具和着装,提出执勤要求,下口令,向国旗庄严敬礼,向右转,官兵们踏着有力的步伐向战位走去…… 他们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路的尽头,但是在我的心里,他们的身影却愈发清晰,愈发高大…… 文/图侯崇慧曹世凯吴斌斌曹志刚 编辑/校对:侯崇慧 总监制:王建勋 监 制:金从勤 刘胜全 主 编:刘昆 本期责编:张宁 图片监制:侯崇慧 编 辑:王琨李敏鹿增冯鹏慧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zz/4801.html
- 上一篇文章: 时代middot世茂水岸第三轮消费券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