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临床效果确切,如何熬中药关系到中医的效果,下面看如何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服了中药后,那些是服用中药的正常反应?

一、煎中药的方法

熬药的步骤:

1、浸泡拿回中药,别急着就把中药洗完就拿去熬药,要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泡半个小时。水面要盖住药面3-5cm.需要先煎的药物也要先泡半小时比较好,后下或者一些粉末状的药材则不用浸泡。

2、熬药:用大火先把中药煮开,再用小火煮20-30分钟,然后就把熬出来药导入大碗中。后下药则在第一次熬药中的最后10分钟放下药煲里面。煎成2小碗,分2次温服。

3、复渣:如有时间,可以在上面的药渣中加入水,用大火煮开,然后用文小火煮15-20分钟,然后要倒入碗中喝。也可以把上面两次煎熬出的中药混合,混合均匀,分3次喝完。

熬药注意事项

1、我们在熬药的时候,一定要用陶瓷制的药煲,最好不能使用金属器物。毕竟基本很多中药材都是草木,而金克木,金属制的器皿是能改变中药材的药性。而土生万物,陶瓷制的药煲属土。

2、一般来说,中药最好是熬两次就可以了,再熬一次的话药效会降低很多。但是呢,如果是用于皮肤科的中药,第三次搞出来的中药可以用来擦洗身体的,对皮肤病是很有效的。

3、有些中药是需要另外去熬:例如贵重药材,避免造成浪费,像我们经常说的人参啊,西洋参啊,藏红花啊。有些中药是需要先包起来的:例如滑石、米糠、旋复花等,因为这些中药材他们可能会引起中药浑浊,一定要先包起来再去熬药;车前子因为自身原因会沉底,容易粘附于药罐,导致糊底,也要包煎。一般用纱布包裹。包煎药需要同群药一同浸泡。还有一些需要冲服的中药药:很多贵重药物及用量极少的粉剂药物,需要另行冲服。即在服药时用药液冲服。一些需要烊兑的中药:胶类及糖类药物,需要先烊化,再兑入药液,一同服用。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虎骨胶、蜂蜜、饴糖等。

服药的时间

一般可以建议两餐之间服用,如果我们的病是在上半身,则最好是饭后喝,如果是在下半身,则是饭前喝。如果寒苦药最好在饭后服。如果同时服用西药,中药、西药最好错开半小时服用。

二、服用中药常见正常反应

在临床上,有些患者可能反应,医生,我吃了您的中药后怎么有些头晕?是不是中药副作用。我说不一定是副作用,可能是服用中药向好的现象。

《尚书·说命篇上》:“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意思是说一个病重的人,如果在服用完中药之后,没有出现不舒服的现象,那就不能彻底治愈这个病。

瞑眩反应是指人的体质或身体机能由不好转好,或人体在排除毒素时(如药品、食物中农药、人工添加剂、饲料中的荷尔蒙、抗生素、人体产生的废物等残留)身体的反应,所以又称为排毒反应或者调整反应。瞑眩反应可理解为排毒反应、排病反应、调节反应、有效反应和好转反应,是指身体经过治疗调理,大部分人都会出现的一种身体不适症状或发病状态。

那些是正常的瞑眩反应

1、腹泻(有些人会腹痛)多见体内废物过多患者。

2、出现疹子,多见肝功能不良或体内废物过多、过敏体质患者。

3、爱睡(白天也想睡),口干、口臭、常放屁,夜睡有尿意。多见酸性体质患者。

4、排便量增加而且臭,体内废物过多患者。

5、早晨起床连续打喷嚏,多见鼻子过敏患者。

6、咳痰多。多见慢性肺病患者

7、感到心跳明显或心跳加速。胸闷想深呼吸(数分钟内即消失),多见心血管功能不良患者。

8、头痛有沉重感,肩颈酸紧、麻木感多见血脂高、血粘稠患者。

9、便秘、腹泻多见肠机能不良或其他器官机能低下引起。

10、腰酸多见寒湿或以前外伤患者。

11、女性月经量大或不规则为排出多余经血情况。

暝眩反应与副作用的区别

1、瞑眩反应是一种正常的好转反应,副作用是毒副作用。

2、瞑眩反应一般情况和患者的体质、病情有直接的关系;而副作用则不同,任何人使用后都会出现同样的反应。

3、瞑眩反应一般情况由重到轻,反应的程度可随着疾病的减轻而逐渐消失,而副作用则是由轻到重,甚至可以导致患者死亡。

4、体质好的人瞑眩反应一般不太明显,而副作用则不然,无论体质的好坏使用后都会出现毒副作用。

作者介绍:中医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内科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临床效果显著。

每周日专家门诊:预约放号60,加号至8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yf/6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