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有关:浅议陈士彬散文的温和与柔韧

江南雪儿

他是个温和的人,和雅的人,和顺的人,未曾谋面,仅仅阅读他的作品,你便能感受到一个“温”字。温是温度,和是和畅。

温和的风格。体现在的他的《水栖》里。说的是河里的草,这个草“根长在淤泥里,软茎上带有轮生的叶子,一排排的,如蜈蚣足,也有称之为蜈蚣草。有的盘曲而杂乱无章的,宛如小孩幼嫩的铅笔画;有的井然有序,好比孔雀开屏。静静的栖息在那里,真有点近似于宋代的许必胜笔下的‘灼灼山半花,闲闲水中藻’的韵味。”

其实,水栖也叫温丝草,我猜想,他笔下的水栖简直就是水中的芦苇,温丝草真是温文尔雅的名字。作者写道:趟过去,软绵绵的“水栖”缠住我的脚不放,难怪一位外国诗人的感喟———绕在你小腿最温柔的地方。那“水鳃”、“水栖”连起来说,就是水里的肺,水里的静物,吸附作用,静化水,恰似明朝张宇初的“密藻含清漪”之说。

柔韧的笔力。体现在他的作品《浆声》里。

开篇他写道:“有水就有舟,有舟就有桨。故乡的桨声,是古老的声音,携带着一万多年前河姆渡的独木舟上桨的吱吱嘎嘎声。故乡的桨,有着先人们血和汗的印痕。桨的演变,从短到长,从粗糙到光滑,都是聚集一股力量的结晶。桨板击打水时,这瞬间,是力和力的较量。”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静下心来,屏蔽凡尘俗世一切纷扰,静心阅读着这些浆声,独木舟和与水有关的文字,是一份脱俗的清凉享受。洗涤着尘埃,荡涤着心境。抬眼望,连天空都变得澄明透亮。

追随他的叙述,我的眼前浮现出三个动人场景,仿佛情景剧再现。

场景之一:冬夜浆声渐行渐远。这里有声音有画面,有儿时的记忆。作者写道:记得小时候,邻居人家在冬夜划着桨,沉重的虾网托着小舟尾,一桨一桨挪动,累得全身流汗。桨声涤荡在寒风凛冽里,由近至远消失殆尽。

场景之二:阳光下,一浆一人一生。我仿佛看到一位老者,在冬日暖阳下回望如烟往事,他闭目养神,时而微笑时而悲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外人无法叨扰他。作者这一段文字有春秋笔法,凝练含蓄,囊括一位老人的一生。作者陈述“对岸的阿公,划船载客,桨陪伴他一生,对桨爱惜如命,桨不下水时,要么晒在阳光下,要么藏在干燥通风处。”

场景之三:月光灯影里的儿时画面。这一段文字唯美,柔和,舒适,宛如一首小夜曲,虽然有冬夜的清冷,却饱含温度和亲情。作者写道:儿时的月色格外亮,儿时的桨声格外有温度,那桨声如游丝般在月色里飘逸。每逢冬天,故乡大地上绿郁郁的糖蔗林有月色笼罩,必有桨声的喧闹。

他叫陈士彬是我“江南雪儿”







































浙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癫疯不治有危险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yf/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