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增氧机使用的2大误区,90的养
文 图水产登塔阿登 鲮鱼仔吊水,拍摄于东莞道滘 池塘溶氧一直是水产养殖的核心指标,溶氧高低,几乎决定着养殖的成败。提到溶氧,养殖户都十分熟悉,提高溶氧的方法也牢记于心,尤其是一些“养殖经验丰富”的养殖朋友,总有一些改善溶氧的“小窍门”。 但是,对于很多养了几十年鱼的养殖户来说,以往的经验,反而成了养殖路上前进的“绊脚石”。为什么这么说呢?您想想看,估计上了年纪的养殖户都经历过亩产几百斤到亩产几千斤的跨越阶段,产量虽然大幅提高,但是养殖理念仍然停留在初始阶段,尤其是对池塘溶氧的理解,存在非常多的误区。所以,这篇文章,就是解决大家对溶氧理解上的历史遗留问题,绝对干货! 生鱼养殖塘,拍摄于佛山三水 误区1 池塘溶解氧主要来源于藻类 我把藻培好,溶氧就不成问题 在以前的很多文章包括教科书中都提到过这样的一个数据:传统鱼池(平均鱼载量斤/亩)的溶氧收入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占90.3%;支出中,水呼吸、鱼呼吸和底泥呼吸分别占总耗氧量的72.9%、16.1%和0.6%。(上述数据摘自:王武.鱼类增养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53-76) 而在最新的实验中,发现:在主养草鱼高密度池塘(平均载鱼量为斤/亩)的溶氧收入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和增氧机增氧量分别占总溶氧来源的44.7%和42.3%;在溶氧的支出中,水呼吸、鱼呼吸和底泥呼吸耗氧量分别占总耗氧量的45.9%、45.0%和9.1%。(上述数据摘自:龚望宝,余德光,王广军,等.主养草鱼高密度池塘溶氧收支平衡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37(2):-.) 看上面的数据,鱼载量斤/亩的鱼塘与斤/亩的鱼塘,溶氧的来源与支出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在高密度养殖塘,增氧机增氧作用接近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为溶氧主要来源;鱼类呼吸耗氧比例上升,与水呼吸耗氧比例相当,为主要的耗氧因子;底泥呼吸耗氧比例亦有所增加。 内循环流水槽养殖草鱼,拍摄于佛山 所以,在国内养殖密度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池塘溶氧主要来源于机械设备增氧,而不是池塘藻类增氧,由生态增氧转为机械增氧。因此,高密度养殖,必须要求增氧设备高效可靠。 误区2 看到鱼虾浮头才开增氧机 因为电费原因,有不少养殖户不看到鱼浮头,就不开增氧机。通过鱼是否浮头来判断增氧机的开启,是非常不靠谱的养殖管理方法,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看下面这张表,不同鱼的浮头临界点不一样,大部分品种在溶氧低于1.5mg/l时就会浮头,而鱼类生长的适宜溶氧范围在4mg/l以上。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当你发现鱼类浮头,实际上鱼处在4mg/l溶氧以下已经很长时间了,鱼塘长时间溶氧偏低,会有什么后果呢?那就是耗料,光吃不长,或者经常不爱吃料,鱼也长得慢。显而易见的,养殖成本肯定偏高。 如何最高效率的使用增氧机, 以保证池塘溶氧呢? 第一、确保不缺氧 鱼浮头就像人煤气中毒一样,即使抢救过来了,身体也要很长时间才可能恢复。而且,就算不浮头,只要溶解氧稍低些,鱼吃食较差,即使吃了,也消化不良,既浪费饲料,对鱼虾健康也是个威胁。养殖普通鱼类(鲤、草、鲢、鳙等)水体溶氧低于2mg/L就算是缺氧。 底层水溶氧变化 溶氧垂直变化和日变化 第二、避免无效“增氧” 水体溶解氧足够时(根据载鱼量,一般为4mg/L以上),不能开增氧机,尤其是傍晚,这样不但可以省电,也可减少溶解氧逸失。 3kw3孔火箭式增氧机 第三、晴天午间储氧 晴天中午,水体上层溶解氧含量会超过饱和值,达到近20mg/L,此时开动增氧机,可以把上层高溶氧水与中下层水混合,增加水体整体含氧量,并有效改善水质和底质。 1.5kw变频增氧机,拍摄于番禺海鸥岛 很多养殖户的鱼塘,不只是有叶轮式增氧机,可能还配有水车、涌浪机等,那么这些机器如何合理搭配使用呢? 涌浪机 1.5kw涌浪机 涌浪机适合在晴天下午使用3~6小时,可有效提升周边20m范围内底层水体的溶氧水平。 微孔、水车 变频式水车 投食前后半小时开启和关闭微孔式、水车式增氧机,可提升投食期间投饵区溶氧水平1~2mg/L,保证鱼群的进食效果。 叶轮机 草鱼养殖塘,1.5kw变频增氧机,拍摄于南沙 夜间搭配使用微孔式和低功率叶轮式增氧机增氧,可使微孔区域底层水体溶氧比不增氧状态高出1mg/L以上。 相关精彩文章 被称为澳洲国宝鱼的墨瑞鳕,将成为下一条加州鲈? 转载声明 本文转自水产登塔,作者:阿登,转载请注明出处! 阿登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tx/3045.html
- 上一篇文章: 院桥镇推广水车式增氧机切实助推五水共
- 下一篇文章: 新革命中国增氧设备将进入高速变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