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二为鄠邑区书法家协会主席石侃之,左三为贾平凹。

年,陕西户县着实热闹了一把,在一片热议声中,有着50多年历史的“户县”县名成功改名为“鄠邑区”,实现了由县到市辖区的转变。由此,户县书法家协会也就变成了鄠邑区书法家协会。

鄠邑区书法家协会,主席是谁呢?

中间人士为石侃之,左为汪运渠。

这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身兼陕西书协会员、陕西农民诗歌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务,曾发表散文、论文余篇的六零后文艺从业者石侃之先生。石侃之的书法和其个人形象,他们当地的学者已多有着墨,今日投桃报李,以飨读者。

鄠邑区学者李景宁:与先生相识甚久,常常感念其淡泊明志,默默无闻,勤恳耕耘,乐善好施,兢兢业业,浩然正气,厚德载福,及鄠县文化之邑先生之功德。身居渭水老家,夜深人静,黎明难寐,鸡鸣之声中,回忆往事,百感交集......

鄠邑区文化学者汪运渠:这个世上不乏聪明人,也不乏厚道人,但是既聪明还厚道的人就不多了,而既聪明还厚道的文化人可真的就是很少的了。石侃之就是一个既聪明又厚道的文化人,能和这样的人成为朋友那可真是一件幸运的事。

作者寒林:本地书法界的人是一群人精——有着西泠印社头衔的郑朝阳,中国书协会员身份的高雍君,巧舌如簧的刘养峰,还有郭名高、张辉昌……个个都是虎狼之辈啊!可就是这些占山为王的人物们却都一齐吆喝着,在一个艳阳高照的季节里,把侃之先生硬生生地按坐于户县书法家协会主席的椅子上,来了个黄袍加身。凭什么?是先生的“德”呀!

人都说,侃之先生于户县书协功不可没啊!文从沈梦了解,侃之先生说:“什么功不功的,在这个位子上,就得干些实事!对得起天地良心呀!”之后,燃起一支烟,看烟头的火光明明灭灭,安安稳稳地端坐在圈椅中了,一个圆满的坐相,一个无是无非的好人……

侃之先生读碑拓,临名帖,散文抒怀,赋诗怡情,一缕茶气袅袅而升,氤氲开来,缭绕于案头的秦汉瓦当,唐诗宋画......一幅幅的书法作品,词句清雅,意境超脱,笔法于雄健中见和雅,于潇洒中见内敛。书法于他就是生活,于名于利不关于心,因而贾平凹书赠侃之曰:“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tx/10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