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大力推行网格化智能化管理模式,着力
坐落在吉林市城建大厦18楼的吉林市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指导处,已经是一座外观漂亮且充满现代气息的办公区。不仅外表漂亮,其内部的设施和设备比起其他机构也不差,建筑中处处闪动着智能化的影子。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城市“看海”现象,城区防指建立视频监控点,平时的监控画面共享到市防指中心。另外他们与公安局、自然资源局、气象局都进行了资源共享。各成员单位和各地都能在统一指挥平台上看到一些实时的画面。“针对今年吉林市松花江上游辉发河,下游温德河的可能发生洪水的实际,均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全市大中小河流都做了超标准洪水方案,储备物资和组建队伍。一旦预测有大的洪水过程,启动应急响应,我们会把力量前置到预测降雨比较大的地方。”处长张丽霞说。 在吉林市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指导处,对着电脑一点鼠标,一屏连通外界,数据实时呈现,决策和指令得以发布。 实时传回的画面上,显示着吉林市防指调度的永吉县朝阳水库的汛限水位、正常水位和校核水位的“三条线”。丰满区的二道水库、吉林市城区的松花江图像也同时呈现。这些相关泵站安装有水雨情测报系统。操控者只要轻点鼠标,想看哪个江河的水位都可以随时观测,以此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工作人员通过对讲装置,部署工作,发布指令。 吉林市松花江沿江大堤上人头攒动,江面极为宽阔,市民亲水娱乐生活一切如常。吉林市城区松花江6月份来水是历年的2倍。丰满水库科学调度,提前预泄腾库容。从6月以来,泄洪流速达每秒立方米左右,将一直持续到7月中旬。目前吉林市河流都在警戒水位以下,水库都在汛限水位以下。 按照超标准洪水影响和转移安置表指引,可以了解城区街道物资储备情况和责任人情况,不断完善和强化基层防汛工作体系,保障着居民的安全。 来到吉林市丰满区的一户农家院子里,鸡鸣鸟叫烟袅袅,但一串警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这里官马山村拉响了报警器进行测试。这个报警点有防汛网格化示意图和山洪灾害转移安全流程图,转移负责人姜春国对多名需转移群众情况全都需要熟知。这是群测群防的工作模式,筑起的又一道安全防线。“屋内既有铜锣还有手摇报警器,关键时候都能救人一命。”一位村民说。 图为吉林市丰满区对旺起河进行清淤、拓宽河道作业,山石、泥土用于加固河堤。 结束清淤工作的旺起河,碧波荡漾,银光闪闪。完成清淤的河道水面变宽,河道变深,山石和泥土则对堤坝进行了加固。大量的泥沙淤积,使河流之害时时发生。业内人士说,由于河道多年淤积,上游泄洪量一大,河水就出槽。甚至降雨一急,河水就受淤堵而泛滥。针对河道淤堵问题,吉林市推广去年蛟河市河道清淤提升行洪能力的经验做法,对能清理的河道全部进行清淤,在不增加支出的同时,却起到河道治理的效果。目前,吉林市正强化水库、河道的应急演练工作,确保全市防汛减灾工作持续走深走实。 吉林市全媒体记者:曾庆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ry/10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八大配套落址王四营,这次不服不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