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费用 http://m.39.net/pf/a_4536621.html

  序:阳春三月,细雨初晴,阳光明媚。踏青登高,笔者游览朝阳寺,乘兴登临朝阳山。到达山顶,眼前豁然开朗——天蓝如洗,数朵白云飘飘然似动非动。心情,也跟着飘起来,清澈起来,心旷神怡!一切疲累汗喘,全抛脑后。景色壮观,颇感震撼,随诌得《登临朝阳山》诗一首,以博方家一乐:

 胜日登临朝阳山,脚踏青云头顶天。

 西望群峰腾巨浪,东瞰平畴旷无边。

 殷商行宫湮灭处,汉魏古刹当空悬。

 佛道遗址圣人踪,行到此处同一源。

  朝阳山,俗称尖山,耧铧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朝阳山海拔余米,处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断裂带上,山峰直逼平原,相对高度达500米,柱地擎天,成为人们登高观日出的理想之地。白天遥观朝阳山,悬空古寺被三山环抱;登上山顶,向西看为连绵群山,向东眺望,华北平原尽收眼底。傍晚,趁着暮色晚风,踏着月色看古城朝歌和新城鹤壁,万家灯火相映成辉,辉煌一片,一直连接到天际。笔者曾乘兴作对联一幅,以概括其景观妙处--“拔地擎天,三面云山拱古寺;乘风步月,万家灯火接云霄”。   朝阳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他成为中原地区理想的登山观景之地。游春赏花,观日赏月,登高健体,在朝阳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朝阳山为褶皱隆起的山体,岩体极易破碎,但至今仍保留下一块记录元代文人九九登高的摩崖石刻:“大元至正十三年(年)九月重阳节游赏于此,一传古今岁月矣--严璋甫、陈君敬、蒋思明、王恭让”。现在朝阳山已成为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人群首选的登高健身、休闲赏景之地。有诗赞之曰: 细草微风花烂漫,朝阳野色四时绝。 春戏桃杏秋采菊,朝看日出夜赏月。 携友挽侣听春鸟,呼明唤伴追秋蝶。 醉人美景常兴替,登高最喜重阳节。

  朝阳山不仅挺拔伟岸,雄阔壮观,也蕴涵有深厚的文化。不少文人墨客看到他,内心都会引发强烈的感慨。

  高遐昌,淇县本地人,康熙时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户部郎中、京城九门提督等官职,文武双全,著有《菉园文集》、《掖垣奏议》等书。高遐昌一生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极为眷恋,对朝阳山更是情有独钟,在他心目中,朝阳山既是家乡的象征,也是孤傲挺拔、刚正不阿的代表,是自己追求的人生信条。他每次回乡探亲,远远看见朝阳山,都有无尽的感慨。曾写下《过朝阳山下吊殷故宫》诗两首:其一:“太行山木气萧森,殷代故宫何处寻?台筑摘星云惨淡,河书折胫水深沉!只因拒谏饰非久,谁敌白旄黄钺临!禾黍悲歌千古恨,更怜七窍老臣心”。对殷纣王亡国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深深的感叹,把淇县的名胜也全部融贯到了诗中。其二:“故宫传到近山阿,万古唯留禾黍歌。九鼎周迁谁与问,三仁殷有恨如何?无人能挽孟津渡,过客空悲折胫河。衰草寒烟徒怅望,野人惯说纣王窝”。通过对纣王的兴衰,揭示出一切都会成为过去、成为历史,殷故宫没有了,只留下了一首禾黍歌,一代君王看不到了,只留下了纣王窝的传说。第一首抑郁之情溢于言表,第二首叹息商朝败亡,象征王权的九鼎被周人迁走,三仁空留余恨,没有人能抵挡周军过孟津渡,后人看到折胫河只能空自悲叹。作者看到朝阳山,想起了很多,想到了很远!叹古以诫今。

  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人,会把朝阳山当成心境的晴雨表,心灵的慰藉地。诗人孙宜孙小憩朝阳山,适逢一场春雨,看到雨后春山秀景,难抑愉悦之情,欣然写下《朝阳野色》诗一首:淇右诸峰耸,朝阳野色佳。桃花千万树,茅屋两三家。远岫连不断,前岗堆复洼。夜来新雨霁,春草灿朝霞。节奏明快,写景喻志,欢愉之情溢于言表。

  朝阳寺也是很好的修身之地。淡泊名利,归隐养性的高士,也常有人相聚朝阳山,畅言人生感悟。有落款“土人”的摩崖诗曰:花台深处路径过,自望楼铧残世低。洞口劈开圣吐镜,源头森列上天梯。坐观南崖白鹭舞,行听东岩紫颧啼。人静求真谈古训,山童呼报夕阳西。作者心境恬淡,随性自然,完全融入山水花鸟;谈古修身,求静养心,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充满禅意。署名土人,实为高人。

  对于偶然路遇的行人,朝阳山也是一道美丽的景观。宋代大诗人范成大,曾奉旨北上与金谈判,途经朝阳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太行山》诗一首:“西北浮云卷暮秋,太行东麓照浮丘,横峰倒岭知多少,行到燕山翠未休。”登临山顶,向西北远望,秋山之上浮云如波涛翻卷,再极目东望,太行山东边浮丘山如在眼前。太行山横七竖八的山岭到底有多少呢?诗人没有用数字明确回答,却很巧妙地用“行到燕山翠未休”作了很好的回答。燕山,在北京附近,太行山在北京与燕山相接。作者很诙谐、风趣,要想知道太行山有多少山头,那好,你自己查去,一直可以查到燕山。

  孔子喜欢登山,并有诸多感悟。《孟子.尽心上》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上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登上泰山,整个天下尽在胸中。所谓高度不同,眼界不同;格局不同,心胸不同。后世许多名家对登高皆有不同的感慨,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传说孔子也曾率弟子登临朝阳山,但不知其会有何感慨?是思念故乡,叹惜家乡的路太遥远?还是叹息朝歌美景,因纣王无道而亡失?抑或是叹息自己年过花甲而壮志难酬?

  朝阳山不单是古城朝歌的地理坐标,也是家乡人心目中的精神寄托。朝阳山雄伟的身姿可以投射到百里开外。据朝山晋顶的香客、新乡市小店村(原延津县小店)殷秀琴老太太说,她很小的时候,每当雨后初晴,都能看到西北方向一架高耸的山,圆圆的山体象一顶帽子,当地人都称他“草帽山”。老人给小孩儿讲故事,说那里是朝歌,是殷纣王和苏妲已生活的地方,是姜子牙算卦的地方。稍大一些,知道了《封神演义》,知道了那里是《封神演义》故事发生的地方。草帽山给她的童年,带来了太多的神秘,也带来了太多的遗憾。因为他太遥不可及了,只能成为心中时时向往的神话之地。成年后,当她第一次随香客登上朝阳山、踏入朝阳寺时,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她兴奋地跑遍了朝阳寺的角角落落,她说,小时候的迷团解开了,登上神山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无独有偶,有安阳市的香客也说,他们那里天气好的时候,也可以看到朝阳山,这座高高的山峰,是他们孩童时的神秘世界和向往之地。       

  对于远游他乡的游子来说,朝阳山寄托的是乡思和乡愁。不管乘坐哪种交通工具,每当流浪在外的游子远远看到朝阳山时,心里都会情不自禁地呼唤一一“故乡,我回来了”!看到朝阳山,他们心里便踏实,便是看到了家乡。朝阳山也已成为故乡人的精神归宿和信仰崇拜之地。有诗曰: 朝歌祈福地,青峰接云天。 抱怀朝阳寺,背荷古灵山。 左携康叔祠,右掖清凉庵。 四面无凡土,八方佑无边。   可知朝阳山无处不福地,环山尽文化。深深的精神崇拜,已沉淀在故乡人的生活中。不知从哪朝哪代起,当地就有了死后要“头枕尖山、脚登淇河”的丧葬习惯。   注:康叔祠,即康氏文化园,依朝阳山东侧而建。康叔封卫,后人乃以康为姓,康叔是康氏始祖。文化园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但以康叔为代表,故名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cd/7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