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288622278531349&wfr=spider&for=pc

今天我要解开一个超级大误会,是关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很多人说这句话出自霍去病,也有人认为是汉武帝说的。其实,真正说这话的是西汉最后一位名将“陈汤”。这位猛人假传圣旨,打了人生当中唯一一场仗,但是打了匈奴半个世纪不敢来犯。听起来热血沸腾,但故事的讲述却要从一段屈辱史开始。现在,让我们穿越回多年前的汉朝,公元前45年的一个清晨,一骑入长安,滚滚沙尘刚刚消散,一个震惊朝野的消息如烟花般爆开,汉使团竟然惨遭匈奴单于泄愤杀害。帝国的目光再次聚焦草原。此时的大汉里卫青、霍去病驰骋疆场的身影早已远去了,新的帝国掌舵人汉元帝刘奭(shi)软弱无能,被太监玩弄于股掌之上。西汉王朝暮色渐浓,使团被害,凶手正是与汉朝交恶的北匈奴首领郅支单于。

但是让人气愤的是,如此损我国威之事,皇帝竟然只是接连派了三波使臣要求匈奴归还遗体,丝毫不提发兵。北匈奴本来就是壮壮胆,郅支单于干完坏事就带着部众一路逃到离长安万里之遥的康居国,结果一看汉朝反应平淡,顿时底气更足了,嘴里说着要归附,却把新来的汉使臣又关起来进行羞辱,大汉国威竟然任由匈奴羞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主角陈汤出场了。公元前

36

年,陈汤被任命为汉朝管理西域的副将。虽然说这个陈汤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但是他一路上一直在研究打仗,路过这城池山川都要登高望远,观察地形,脑子里面模拟战场的攻守,命运的舞台也正在前方等着他。

到达区域的陈汤得知北匈奴已经在康居城站稳了脚跟,还有卷土重来的势头。而且其他西域国家眼看着这汉廷接二连三地任由羞辱,也有了导向匈奴的苗头。他意识到如果不趁早将这小火苗掐灭,后代子孙又将陷入到与匈奴的无限战争当中。此时的郅支单于只有人马。陈汤赶紧找到上次甘延寿说:不能任由这郅支单于做大了,趁他现在气候未成,千里奔袭,咱们打他个措手不及。甘延寿听了直点头,但随即脸又沉了下来。原来,此时朝廷上太监石显大权独揽,正在大肆铲除异己,而恰恰甘延寿就与石显有仇,这计划递上去,对方怎么可能同意呢?陈汤没有放弃,他把手往桌上一拍,那我准备先干完了再说。但是甘延寿死活不同意。看着甘延寿下不了决心,陈汤没说什么,心里暗自有了注意。

这个时候的甘延寿刚好病重,陈汤决定先斩后奏,瞒着甘延寿假传圣旨,聚集了胡汉联军四万人。卧病在床的甘延寿得知消息,大军已经准备开拔了,他赶紧劝阻陈汤,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你不要命啦?陈汤听完,二话不说,拔剑怒斥,国家有难哪管得了个人生死?甘延寿一看,开弓没有回头箭,打赢这场仗或许还有生机,只能同意。公元前36年冬,在郅支杀害汉使远遁康居城八年之后,大汉将领陈汤、甘延寿冒着诛九族的风险,以大雪作掩护,率4万大军奔袭里,直捣带给汉朝屈辱的北匈奴。在当地人的引导下,联军进入康居国。郅支这才收到消息,四处结怨的郅支单于已经无处可逃啦,赶紧派使者来问,汉兵来这里干什么呀?陈汤的回答十分有趣,单于曾上书说要归顺大汉,汉天子怕你们迷路,派我们来接你们上路,战争很快爆发了。

郅支心里很虚,表面却气势十足,城上五彩旗帜飘扬;城下匈奴骑兵往来驰骋,还有士兵不断地向汉军挑衅。但是打攻城战,汉人可是祖宗,郅支城外围是木城,内围是土城。陈汤一声令下,联军一波箭雨覆盖而去,对面顿时人仰马翻。更巧的是,此时郅支单于正在城墙上鼓舞士气,结果一箭飞来,射中了鼻子,顿时就不省人事了。匈奴士兵纷纷逃入城中。陈汤再次令下联军快速上进,在幕墙下堆柴点火,就在匈奴士兵绝望的目光当中,木城被一寸寸烧毁。第二天清晨,在朝阳的见证下,4万联军带着简易的攻城器械从四面如潮水般冲击,本来就防护能力弱,再加上首领受伤,无力指挥,城池很快就被攻破。陈汤率军长驱直入,乱刀之下,郅支单于身首异处更成了第一个被汉朝杀死的匈奴单于。

战斗只持续了一天一夜,匈奴全军覆没。当被扣押的两个汉朝使者看到大军的身影时,面向东方泣首叩拜。消息传至四方,远在中亚的西域诸国纷纷入朝进贡称臣,持续

多年的汉匈奴战争就此结束。此后半个世纪,匈奴骑兵不敢南望汉地。战后,陈汤发给朝廷的捷报当中,有这么一句大家都熟悉的话“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cd/10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