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专治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汤液中药物成分复杂,为了避免中药药效成分破坏和损耗,需要对一些中药进行特殊处理煎煮。

中药的特殊煎煮种类有很多,之前提到过的后下、包煎,此外还有先煎、煎汤代水、烊化、另煎、兑入冲服。

今天主要带大家了解包煎与先煎。

包煎

“包煎”很好理解,主要是指将一些粘液质类、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等的药物,先用纱布包起来,再与其它药物一起煎煮。

那么,包煎的原因是什么呢?

版《中国药典》规定儿茶、车前子、旋复花、滑石粉、蒲黄等九味药需要包煎。

知闲君就以上述药物为例,来讲一讲包煎的原因。

原因一

有一些药物带有绒毛,内服后会引起咽喉、胸闷等不适症状,所以需要包煎。

以旋复花举例:

《本草从新》对旋复花煎煮方法这样记载:“入煎剂,需用绢布包好。(有细毛、恐射肺令人嗽。)”

不仅中药典籍是这样说,临床也有因为旋复花没有包煎,从而引起患者胸闷不适症状的案例。

原因二

一些花粉类、细小的种子类等药材,同样需要包煎。例如滑石粉、蒲黄。

这类药材体积小、质地轻、表面张力大、疏水性强、不易与水充分接触。

如果不包煎,药材难以浸入水中,这样中药有效成分煎出的就少,所以需要包煎。

原因三

含有粘液质较多的药材,如儿茶、车前子,煎煮时容易引起糊锅,也要包煎。

以车前子为例:

车前子中含有车前子多糖和车前子胶。煎煮时会使药液变黏稠,粘性成分沉降在锅底,引起糊锅;

同时,当药液变黏稠时,其它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到药液中的含量也会降低,所以,也需要包煎。

选择包煎的纱布没有特定的标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要煎煮的药材的性状为准,以不漏药材,又能够煮透药物为佳。

先煎

先煎的药物多分为两类:

一类是矿物类,介壳类,动物的骨、甲、角等质地坚硬的药物以及有效成分不容易被煎煮出来的药物。这类药材应打碎先煎15-30分钟,让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

我们常见的瓦楞子、珍珠母、龙骨、牡蛎、石决明等药材都需要先煎。

石决明

石决明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研究发现,石决明粉碎成60目时碳酸钙煎出率最高,并且经过粉碎的石决明,其主要成分的煎出率先煎20分钟要优于常规煎煮方法。

上面提到的60目是什么呢?

药品粉碎后需要过药筛,在15版《中国药典》规定:“四号筛,筛孔内经为.1-.9微米,目号是65目。”可见,打碎成粉末状的石决明仍然需要先煎一段时间,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像石决明这类药材,需要打碎先煎,这样煎出的有效成分才会更多。

另外一类有毒药材也需要先煎。

以附子举例:

临床一些患者有四肢厥冷、手脚冰凉的症状,医生就会在处方中加一点附子来回阳救逆,并且在附子药名处标明“先煎”。

附子为什么要“先煎”呢?

附子含有毒性,为了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附子在临床应用前要经过严格炮制,以降低其毒性。

如,常见的有黑顺片,是指炮制加工过的附子。

炮制过的附子入汤剂也需要先煎、久煎1-2小时来减少毒性,来提高附子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附子的研究表明:

5-90g黑顺片,煎煮1小时后,煎液中双酯型生物碱完全消失,单酯型生物碱含量随着时间延长也逐渐消失;45g黑顺片煎煮3.5小时后,其含量逐渐消失;

并且当超剂量使用时,需要延长煎煮时间,并合理配伍甘草等药材,以减毒增效,这样能够提高用药安全;并且提出45g黑顺片应煎煮2.5小时。

知闲君要说明一点,大家不要因为附子等一些中药有毒就不用了!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传承千年之久,每一味药材都是经过历代医药专家仔细研究、琢磨才能传承至今,都有它确切的药用价值。

在用药方面,中医师都会根据患者自身的患病情况以及药材的性质开立处方,尤其是附子这类药材,要经过严谨分析,辨证施治才会入药。

特殊中药经过严格的炮制、合理的用量、规范的煎煮,可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充分发挥它的临床药用价值!

最后还要温馨提醒大家:包煎、先煎类中药的煎煮时间,尤其是有毒中药的煎煮时间会因各位医家用量、用法及用药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医生开立处方后,大家在煎服过程中一定要谨遵医嘱哦!

对于煲汤泡茶、养生保健的朋友,合理运用中药煎煮知识,也会让您的汤茶更安全,养生价值也会更高!

*注:系列中关于中药的用法用量、煎煮时间都是一服汤药的剂量与时间。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名共和国药典(年)[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曾智永.旋复花煎煮方法之我见[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02):64.

3聂安政,赵雪瑞,王雨,等.中药特殊煎法的探讨与思考(三):包煎[J].中草药,,50(3):-.

4张俊慧,马爱华,乐巍.石决明的煎煮方法及用量研究[J].时珍国药研究,,8(5):-.

5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版),.

6贾雪岩,林华,沈巧玉,等.附子新型炮制品中乌头类生物碱测定及其强心作用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39(2):-.

7熊秋韵,李梦婷,繆璐琳,等.附子不同炮制品抗炎、镇痛和提高免疫功能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33(1):-.

8白鸿.咨询实例中草药川乌中毒[J].中国临床医师,,30(4):62-63.

9林华,沈玉巧.邓广海,等.煎煮时间及配伍对不同剂量附子煎煮液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质,,31(1):-.

10彭成.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1谭德福.中药调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文章:知闲君。

图片:来自包图网。

文中图片已说明来源,未经授权请勿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zz/8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