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04/4780762.html

对于三代行医,已经够惊讶不止。

如果五代七代都行医,堪称中医世家,那么十代八代都行医呢?

已经称得上超级中医世家。

我们今天要一睹的是这位十九代都行医的中医世家传人。

先生幼年习儒,同时随祖父侍诊学医。

史书载,随诊左右,尽得家传。

先生一悬壶济世,由于出手不凡,四方求诊者,络绎不绝,因此惊动京城。

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要保举先生进京城为皇族疗病。

当时德宗得虚劳病,百药乏效。

先生出药轻灵小巧,育阴通滞,取得良效,获得光绪皇帝的赏识和看重。

后来连环被召入京都,为皇帝和太后疗病,疗效常出诸医之上。

因此被封为御医、国手。

人问先生学问如何积成?

先生说,外感推仲景,杂病宗东垣,温病从叶氏,但无论何病,都应以固护胃气为先。

先生治病师古人而不泥于古。

崇尚经典,却能灵活应变。

他提出守卫经典,尤贵达变的治学方法。

譬如一位顽痰留饮的患者,先生一看就说,外饮治脾,内饮治肾。

马上综各家之长,提出痰由胸肺生,饮由脾肾出的思想。

随手开出二陈汤加姜辛味,数剂病去如失。

大家以为先生只开些无阻轻重的药物,保平安而已,那就大错特错。

先生碰到极虚之人,必用轻剂。

正如一位腰痛虚劳,走路都没力的患者,一吃药就不消化,先生于是说,久虚之人像将灭之火,一下添柴,莫添太多,添太多了就有扑灭的危险。

于是先生仅开了一剂十全大补汤,要病人分三日服用,病人疑惑不解问,先生我有的是钱,不要同我省钱。

先生微笑说,淡泊养胃气,微甘滋脾阴。

结果病人仅用一剂药,吃了腰痛大好。

先生堪称一剂起沉疴的典范。

又一富翁咳嗽难愈,百药乏效,先生出手就是银花、连翘、枳壳、桔梗、旋复花、桑叶,数味清宣平常之品。

每味药最多开至一钱(三克)。

富翁财大气粗,看到一小团药,不屑一顾说,先生我有的是钱,给我开多点药,开贵药。

先生摇头微笑说,轻可去实,拉车拉到牛鼻子,四两力就够,拉到牛尾巴,千斤力也没用。

富翁张口结舌,愣眼。

吃完三剂药就好了。

先生从来都是这样,不会因为你财大气粗,就迎合病人赚大钱。

先生是用小方的高手,更是用大方的宗师。

一位病人一胁痒痛,病情复杂,数年难愈。

先生开手居然是二十多味药,补肝肾,健脾胃,祛风痰。

结果数剂药,患者经年难愈之病,豁然而愈。

先生更重视丸散膏丹汤剂结合。

常常开一个轻方,一个重方,相互配合治疗各种慢性病、急性病发作。

先生感觉到教育与医治同等重要,历史上没有不重视教育能流芳后代的医家。

于是在施药救病的同时,施术育人。

他晚年号乐余老人,也即是能用余下时间,得天下英才教育之,真是其乐无穷。

所以先生带出能应诊一方的学生有三百多人。

先生即是清末一代名医,御医,儒医陈莲舫。

看后我深深被先生不满足己身成就,要带领众人成就的精神所感触。

这是一个有至高御医名气的人物,却甘于平常,乐于为平民疗疾医病的人物。

他给自己刻了一个印号庸医,意思是自己学识再高,在大千世界都是平庸无比,这样永远都傲气不起,进步不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zz/7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