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http://m.39.net/pf/a_4343550.html

沿黄稻区是河南省水稻的重要生产区,对发展粳稻种植、生产优质粳米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对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优良品种,二是科学的栽培技术。采用优良品种是优质高产高效稻米生产的基础,配套的科学栽培管理可以减轻病虫危害、减少生产投资,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稻米生产的条件。近年来,河南省水稻研究人员根据沿黄稻区的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总结了一整套适宜沿黄粳稻高产高效的栽培管理技术,现将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择优良品种

“作物要高产,品种是关键”,这也是我国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水稻优良品种是一个优良的水稻群体,此群体在植株形态、生物学特性、产品质量上具有相对整齐一致性,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品质优良,具有高产、稳产性和较强的抗逆性。因此,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是种植水稻取得高产、高效的基础,因为这类品种生态特性和经济特性较好。

目前适宜沿黄稻区种植的粳稻品种有郑稻18号、郑稻19、水晶3号、黄金晴、方欣4号、新丰2号、新稻18、大粮、苏秀、泗稻12等。

在选购种子时,为了保证种子质量,一定要到正规的种子生产、供应部门购买。并且购买的最好是近几年本区域审定的或国家审定的适宜本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

二、培育壮秧

1.壮秧的优点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实践证明,壮秧比一般秧苗有较多的优点:壮秧根多而白,吸肥吸水能力强,能源源不断地供给地上部较多的养料和水分;壮秧的假茎(秧身)粗壮,维管束数量较多而大,养分、水分的运转畅通,利于地上、地下部营养物质的交换;壮秧的叶片发育比较充分,细胞组织比较坚实,光合作用强,产物丰富,对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有比较强的抵抗能力;壮秧移栽到大田后返青快,出叶顺利,分蘖早,分蘖发生多而节位低。总之,壮秧表现出了旺盛的活力,为争取穗多穗大打下了高产的基础。

2.壮秧的标准

适龄移栽的秧苗,其壮秧标准在形态指标上有如下表现:秧苗生长均匀,高矮整齐一致;苗挺有劲,叶片青绿正常,生长健壮,有光泽有弹性,叶色不过深过浅;假茎(秧身)粗壮,分蘖发生早、节位低,移栽时带1~2个分蘖;根多而白,没有黑根,没有病虫害;秧龄适当,叶龄适宜,既不过老,也不过嫩;移栽后死叶死蘖少,返青快,出叶顺利,很快转入正常生长。

3.育秧方式

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进步,水稻育秧技术也不断发展,已形成了适应不同种植制度、环境条件、秧龄长短、品种特性的水稻育秧技术。育秧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目前常用的育秧方式主要有湿润育秧、旱床育秧和塑盘育秧三种。而湿润育秧是目前沿黄稻区普遍采用的育秧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水育秧水播水育的方法,而是采用通气湿润秧床育秧,增加了秧田通气性,有利于根系生长,提高了成秧率,有利于培育壮秧,而且可培育出不同秧龄的壮秧。

4.培育壮秧

采用湿润育秧方式,培育带蘖壮秧,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1)培肥秧田 选用灌排方便、土壤肥沃、背风向阳的地块作秧田,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为1∶(10~12)。按时间早晚做调酸和底肥处理,播前20~30天每平方米用硫黄粉克均匀混于0厘米的土层中或每20米2用1.5千克水稻壮秧剂+细土7.5千克充分混合拌匀,撒施于2~3厘米深的秧田土壤中,预防后期立枯病。播前3~5天,施足暖性有机质肥4~5米3/亩,或二铵30千克,硫酸铵45~50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硫酸锌千克,进行旋耕,使土壤与肥料混合均匀,整平、起畦抬床。畦宽1.5~2米,沟宽30厘米,沟深10~15厘米。耧平待播。

(2)种子处理 首先选晴朗天气晒种2~3天(严防水泥地烫种),然后进行风选,或用30%的泥水选种,撇出秕子,捞出饱满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浸入2%生石灰水或1‰的50%多菌灵溶液48小时。捞出冲洗干净,裹入麻袋(或其他保温材料),放在朝阳处24小时即可破胸露白。

(3)把好播种质量关 春稻一般在4月15~20日播种,亩播量40千克左右;麦茬稻一般“五一”前后播种,每亩播30~40千克。畦面放水抹平,撒子时一定要均匀,用铁锨拍、抹平,将种子盖严。有条件的可撒盖0.5~1厘米的腐熟土粪或炉渣,以利谷粒吸水、增温,促进扎根、出壮苗。

(4)掌握好肥水管理 秧田肥水管理要掌握少量多次施肥和浅灌勤灌勤排的原则。从播种到一叶一心期,保持畦面湿润,要勤灌勤排,做到前水不见后水。保水好的田块5~7天灌一次水,盐碱地3~4天灌一次水,防止返碱,保证出苗顺利。死水田也要疏通排渠,进行排水通气,以提高地温;二叶期前亩施尿素4~5千克(或碳酸氢铵12~15千克)作断奶肥,落干后每亩用多效唑40克,兑水50千克进行喷雾,促使蘖多秧壮;三叶一心期亩施尿素8~10千克(或碳酸氢铵25~30千克),浅水勤灌促进秧苗分蘖。移栽前5~7天亩施尿素5~8千克(或碳酸氢铵20千克左右)作送嫁肥,落干炼苗,移栽前1~2天灌水润苗催根。

(5)注意病虫草害防除

①秧田除草:播种后5天左右每亩用扫氟特75毫升或60%丁草胺乳油毫升,兑水50千克喷雾,防止杂草滋生蔓延。

②秧田病虫防治:5月中、下旬,每亩用40%氧化乐果毫升+异稻瘟净毫升,兑水50千克喷雾,防治稻蓟马、灰飞虱和苗瘟;6月上旬至移栽前,每亩用甲胺磷毫升或扑虱灵克加三环唑克、农抗克,兑水50千克喷雾,防除螟虫、白叶枯病、叶瘟和条纹叶枯病,防止病、害虫及虫卵带入大田。

三、大田管理

水稻从插秧到成熟的生长发育阶段为本田生育期,可划分为前、中、后期三个阶段。从插秧到幼穗分化始期为前期(又叫返青分蘖期);幼穗分化始期到抽穗为中期(又叫拔节孕穗期);抽穗到成熟为后期(又叫抽穗结实期)。前、中、后期三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各不相同,高产栽培主攻方向也不同。大田管理就是针对各个阶段稻苗的生育特点和主攻方向,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搭好高产苗架,实现高产。

1.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在水稻栽前施入田中的肥料统称为基肥。前茬作物(小麦、油菜等)收获后,要及时灭茬、趁墒耕翻,放水泡田。对于土壤含水量高的黏重田块,可晒垄2~3天;亩施过磷酸钙50千克加碳铵(碳酸氢铵)50千克或二铵20千克加碳铵35千克,硫酸钾10千克,硫酸锌1~1.5千克作基肥,随即耙田、耧平,使土肥混合均匀,以备灌水插秧。

2.合理密植

合理的株行距不仅能使个体(单株)健壮生长,而且能促进群体最大发展,最终获得高产。插秧密度与品种分蘖力强弱、地力、秧苗素质,以及水源等密切相关。

“肥田靠发,瘦田靠插”。说明土壤肥沃,秧苗健壮,分蘖力强的品种宜稀插;土壤质地较差,秧苗素质弱,插秧时期晚的应适当密植,要浅插、匀插。深度1~2厘米,宽行窄株插秧,东西行向。栽插规格:中穗型品种30厘米×13厘米(高肥田),栽插2~3苗;27厘米×13厘米(中肥田),栽插3~4苗;多穗型品种(27~30)厘米×(10~13)厘米,栽插3苗左右。肥田宜稀,瘦田宜密;早插宜稀,晚插宜密。栽插株行距要一致,使每穴稻苗均匀生长,形成高质量群体。

3.合理施肥

掌握“前轻、中重、后补”的施肥方法。插秧后3天,亩施~8千克尿素或15~20千克碳铵作返青肥;插秧后7~10天,重施分蘖肥,一并做好化学调控孕穗始期可亩施促花肥二铵和硫酸钾各5~6千克;色叶偏淡、落黄较早的可施到6~7千克,再加2~3千克尿素;叶色浓绿的减量迟施或不追施。除草,即结合追施分蘖肥,亩用15%多效唑20~30克,加除草剂拌细土~3千克,然后均匀掺入碳铵30~35千克或尿素12~15千克,撒入田间,田内需保持浅水。抽穗至成熟期若出现脱肥现象,可伴随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补肥,以喷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为主,亩施磷酸二氢钾克或多元素锌硒液肥毫升,兑水30~0千克喷施叶面。

4.科学灌水

移栽后,深水活苗,返青后浅水分蘖,浅水勤灌,前水不见后水。保水差的田块3~4天灌一次水,保水好的田块5~7天灌一次水,死水田也要疏通排渠,进行排水通气,提高地温。够苗及时晒田,肥田多晒(7~10天),瘦田少晒(5~7天),盐碱地只晾不晒。晒田(烤田)的好处:控制无效分蘖,减少养分浪费;控制拔节过长过快,防止后期倒伏;增加土壤透气性,改善根系活力,防止早衰;使叶片上举,通风透光,促进光合作用,减少病害。拔节期田间湿润为主,孕穗期田间浅水勤灌;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寸深浅水,活水勤灌;灌浆期干湿交替,乳熟期前以湿为主,蜡熟期以后以干为主。成熟前1周断水。

5.病虫防治

可选用三环唑、井冈霉素、中生菌素、叶青双、锐劲特、杀虫双、杀螟松等药剂,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和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苞虫、稻飞虱等病虫危害。

6.适时收获与储藏

当黄熟谷粒达到95%时,要及时收获,防止养分倒流。对易脱粒品种收获时,要轻搬轻运,避免产量损失。收获后的稻谷要及时晾晒至安全储藏含水量,以免霉烂、变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zz/5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