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看产业,襄阳发展看东津华侨城文
一座城市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引擎。 在“十四五”城市发展与建设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产业发展在城市竞争力提升中的核心地位,加强对城市产业创新的战略、方向与路径的系统谋划,夯实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城市发展最核心的引擎是产业,城市发展与产业经济只有同频共振,才能相互促进,助力城市稳步向前。 但如何才能为城市找到持续赋能的强大引擎?怎样的产业能够支持城市高质量发展? 01高质量发展新途径“朝阳产业”助力城市跃级 产业对城市的影响,从不局限在经济之上,更是深入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等建设之中。 为城市选择一种可持续、可循环的产业,才能带领城市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襄阳华侨城实景图 可怎样的产业才是城市发展的“朝阳”呢?其实,这几座城市已经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深圳南山区,从一片滩涂到国际都市亲历三代产业的究极跃变20世纪80年代初的深圳,将“三来一补”加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大胆破局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了经济迅速腾飞。 当时的华侨城率先提出“先规划、再建设”的前瞻性布局,以“文化+旅游+城镇化”和“旅游+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培育了康佳、欢乐谷连锁主题公园、锦绣中华、世界之窗等行业领先品牌,形成了文化产业、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化、电子科技、相关业务投资等强势产业板块。 华侨城无疑成为深圳乃至全国文旅产业的标杆和航母。 ◎深圳华侨城实景图 过去的三十余年,华侨城也创造了以深圳华侨城为代表的城市地标,不仅着眼于文旅产业与住宅的开发建设,同时把城区的整体规划和环境升级也考虑其中,尤其重视生态环境改造和文化配套建设。 ◎深圳华侨城实景图 “试问何处还有第二个华侨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深圳定居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武汉光谷,从“武汉地图外两厘米”到“中国的科技硅谷”,高新产业聚集的典型样本年,东湖高新区正式成立,3年后获批成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光谷应运而生。 建设之初,光谷便有意识的聚集了全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光通信、激光、人造光、光刻录等产业,形成一条全国领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从而在全国众多技术开发区中打出自己的定位,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高地。 看完深圳南山区与武汉光谷的案例,不难发现,他们都曾经历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发展收效甚微。 也曾经历以劳动力为主的第二产业,在收效过后迎来众多城市问题;而经历被誉为第四次技术革命的“第三产业”,则为城市带来了新生。 可以看出,以创新为主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各大城市发展道路上的“第一选择”。 02 朝阳产业落子东津襄阳城市向东大势已定 当“朝阳产业”抵达城市,哪片区域才能成为其的“放大镜”? 第一产业看土地,第二产业看人口,那作为朝阳的第三产业,看的则是创新力。 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襄阳,一直在思考“朝阳产业”的落子。襄城、樊城、襄州作为襄阳老牌城区,均以第二产业为主,对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呈现疲态;而作为城市新区的东津,如同一张尚未着墨的画卷,等待着各类产业的落笔生花。 ◎襄阳东津新区实景图 襄阳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东津新区要打造中心城市中央商务区和区域性医疗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 发展重点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高端商务、冷链物流、襄阳云谷、休闲娱乐、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 ◎襄阳实景图 如今的东津新区,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朝阳产业”的发展地位,未来将引爆襄阳的发展引擎。 交通四通八达,畅达全国作为目前国内非省会城市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高铁站之一的襄阳东站,开通之时便奠定了东津新区成为襄阳新交通枢纽和城市新门户的地位。 ◎襄阳东站实景图 距离武汉1个半小时、至北京5小时的路程。 随着6月20日,郑渝高铁开通,襄阳到重庆缩短为2小时,吸引了更多省内外人们对于东津新区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zz/12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夏,从北京到张家口玩,这三个地方最好去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