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地球能够成为一颗适合生命生存的星球,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球运行在太阳的“宜居带”之内,这里距离太阳既不太远,也不太近,使得地球从太阳获得的热量,可以让地球表面的水以液态的形式存在,而液态水正是已知的所有生命都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从理论上来讲,宇宙中的每颗恒星都有一个“宜居带”,所以我们可以合理地假设,运行在“宜居带”之中,表面可能存在大量液态水的行星,就有可能存在生命,而这样的星球,通常也被称为宜居星球。

在过去的日子里,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不少宜居星球,所以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发现宜居星球一般都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说科学家就在天琴座方向发现了两颗宜居星球,引人注目的是,在构成它们的物质中,有50%都是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具体是怎么回事。

在天琴座方向、距离地球大约光年的位置上,有一颗被称为“开普勒-”(Kepler-)的恒星,它是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其质量和半径大约只有太阳的一半。

“开普勒-”有三颗已被确认的行星,科学家将它们分别命名为“开普勒-b”、“开普勒-c”和“开普勒-d”,在这三颗行星之中,“开普勒-c”和“开普勒-d”都运行在“宜居带”之内,所以它们被认为是潜在的宜居星球,并因此受到科学家的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yf/12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