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2个月

一、诊断现场

刘XX,女,52岁,年4月6日初诊。

患者5年来胃痛伴呕吐反复发作,曾多次住院治疗。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2个月前因受凉,胃痛甚剧,且放射至背部,伴恶心呕吐,自服藿香正气水、胃复安等未能缓解,乃收住病房。经解痉止痛、补液并配服中药后,胃痛渐止,恶心呕吐亦减轻。惟害怕进食,因不食则不吐,而进食后约半小时则呕吐频频。

曾选用化肝煎、小半夏加茯苓汤、香砂六君子汤、温胆汤、旋复代赭[zhě]汤等,服后少顷,往往呕出药液,竟尔害怕服药。

经胃镜复查,仍属慢性浅表性胃炎。

刻诊:身形瘦削,面色无华,两颧凹陷,神疲乏力,气短声微;每次进食后约半小时,必呕出粘涎及少许食物;口干苦,大便少而不畅,小便黄,舌淡紫,苔微黄薄腻,脉弦细稍数。

二、辨证论治

[学生甲]本例呕吐换了那么多方药都不见效,主要是病机不大好掌握,是这样的吗?

[老师]也许是的。但一般地说,呕吐的病机并不难掌握,我们甚至可以把它归结为4个字:胃气上逆。

因胃主受纳、腐熟,其气以下行为顺。今受纳食物之后,未即腐熟而吐出,是胃气失却顺降之职,转而上逆。

其治疗大法,自然是和胃降逆。临证时辨明引起胃气上逆的病因,便可确立具体治法。

如因寒则温而降之,因热则清而降之;因食则消而降之,因虚则补而降之等等。

但本例呕吐的病机却没有这样单纯。一是病程较长,二是体质极差,三是寒热虚实杂呈,所以换了那么多和胃降逆的方药都不见显效。

[学生乙]那么本例呕吐的病机到底是什么呢?

[老师]《伤寒论》厥阴篇第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我认为本例呕吐的病机是:寒格热扰,土败木乘。

[学生乙]可以说得具体一点吗?

[老师]寒格是指胃气虚寒,格拒饮食;即使勉强进食,亦因胃寒不能腐熟食物而复吐出。热扰是指胆腑郁热,而胆腑郁热之际,不仅不能助胃磨食,反而进一步扰乱胃腑受纳、腐熟之功能,促其呕吐。

而长期呕吐不止,胃腑功能日渐衰惫,胆热犯胃益急,造成恶性循环,故曰"土败木乘.

此乃寒格热扰,土败木乘,难以受药之侯。

处方:

①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加生姜汁:干姜3g,黄芩3g,黄连3g,党参5g.制法:冷水浸泡30分钟,煮沸30分钟,滤取药液ml;另取生姜30g,去皮捣烂,加入冷开水30ml,浸泡30分钟,滤取生姜汁。服法:取温热药液50ml,兑入生姜汁5ml,呷服,2小时服1次。

②白蔻仁5g,服汤剂前嚼服2粒(吐出渣滓)。

③红参10g,切成薄片,每次口含2-3片,待其变软后嚼服。

效果:服药1剂,呕吐停止。为巩固疗效,续服1剂。

转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味疏肝运脾,和胃降逆以善后:柴胡10g,白芍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3g,法夏5g,陈皮5g,干姜3g,生姜3g,黄连3g.此方共服26剂,每日配服红参3g(服法同前),连服1个月。

1年后追访,胃痛、呕吐未复发,身体比较健康。

[学生甲]本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表现为食后不久即呕吐粘涎及少量食物,叠经治疗乏效,身体极度虚弱。老师出一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原方加生姜汁,药味少,剂量轻,但奏效迅速,且时隔1年未复发,值得借鉴。老师常说"精方简药亦能起大症",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老师]选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是取干姜温胃祛寒,芩、连清胆撤热,党参(人参)匡扶正气。此为针对病机而出方,不是见呕止呕。

三、思辨解惑

[学生甲]老师对本例呕吐病机的分析以及选方用药,一定是借鉴了《伤寒论》厥阴篇第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但教科书及大多数注家皆言本条的病机是上热与下寒互相格拒,老师却言胃寒胆热,有何根据?

[老师]确实是借鉴了这一条,但我的理解有所不同。

第一,把本条呕吐的病机归结为"寒热相格"或"上热与下寒互相格拒",语涉空泛和抽象,落不到实处。

第二,本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是说病人本来就是虚寒下利,而医者还用吐下方药,世上哪有如此昏庸的医者?——所以《医宗金鉴》说,"寒下之下字,当是格字,文义始属。注家皆释胃寒下利,不但文字不属,且与芩连之药不合".

第三,古医书上"关"与"格"是对峙文字,关指二便不通,格指格拒不食,或食入即呕。本条"寒格",义亦取此,不是什么"寒热格拒".再看本例呕吐患者,口干苦,大便少而不畅,小便黄,舌淡紫,苔微黄薄腻,脉弦细稍数,显然是挟有胆腑郁热。我这样说,绝不是想用本例呕吐的治验来解释条,只不过提供一点临证思路而已。

[学员乙]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治"食入口即吐",本例则是食后约半小时才吐出,怎能借用本方呢?

[老师]我认为,食后约半小时才呕吐,也属于"食入口即吐"的范畴。因为"食入口即吐"是与"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胃反证相对而言。后者纯属脾胃虚寒,前者则挟有郁热。

[学生丙]老师借用本方,用量极轻,但又重加生姜,不虑其增热吗?

[老师]寒格热扰,土败木乘,难以受药的呕吐,最难处方。惟小剂浓煎呷服,可冀其不吐或少吐。生姜是止呕圣药,虽重用30g,但不是同煎,而是捣烂取汁,每次只用5ml生汁兑入药液中,不会增热。

陈修园推许本方治疗"诸凡格拒",可谓独具慧眼。根据他的经验,"若汤水不得入口,去干姜,加生姜汁少许,徐徐呷之,此少变古法,屡验".——但我历来使用本方治疗顽固性呕吐,均加生姜汁而不去干姜,亦屡验。

[学生乙]如果陈修园的说法是对的,那么本方可以作为治疗顽固性呕吐的主方了?

[老师]不能那样理解,例如呕吐之属胃阴虚而舌红少津者,就不可误用。柯韵伯说过,"凡呕家夹热者,不利于香砂橘半,服此方而晏如".据《辞海》解释,晏就是"平静;安逸".请大家仔细玩味柯氏这句话,确有其金针度人之处。

[学员丙]老师曾用旋复代赭汤加生姜汁迅速治愈过几例顽固性呕吐,这次为何不用呢?

[老师]本例不仅进食吐食,而且服药吐药。既然前医已经用过旋复代赭汤而乏效,即使加入生姜汁,也难以矫正旋复花的劣味,惟恐重蹈服药吐药的覆辙!

推荐阅读《中医师承实录》

崩漏重证高效专方一用就灵

慢性胆囊炎多年,为病之易反易复、缠绵难愈所困惑

小儿高热7天,冲出常规治疗“三步曲”

柴葛解肌汤速愈小儿感冒高热

儿童泄泻5个月,现代医疗掩盖了什么?

《中医师承实录》10.痰病重症师傅以身试药的发现

《中医师承实录》13.双下肢瘫痪14天治疗旷世疑难重症

《中医师承实录》11.视物变形半年不耻下问而茅塞顿开

《中医师承实录》14.胸胁隐痛、胃脘满闷、小腹灼热胀半年,不被西医病名束缚

I本文摘自《中医师承实录》。I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I注意警示: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END--

推荐阅读:

程门雪遗稿五:产后篇(产后护理)完

程门雪遗稿四:妊娠篇(孕期护理)

程门雪遗稿三:胎前篇(备孕全攻略)

程门雪遗稿二:带下篇

程门雪遗稿一:崩漏篇

程门雪:肝气肝风肝火治法例

程门雪编妇女经带歌诀(重复运用,效果明显)

程门雪总结的十首“效方歌诀”

妇科大家朱南孙:月经不调

经前乳胀

不孕症

闭经症

子宫肌瘤等证治经验

条朱南孙临床用药经验

建议收藏

读十五首医案,学十五种中医辩治尿频方法

朱进忠老中医医案感冒类专题

冠心病?名中医有六法可治之!

珍藏的治疗瘙痒验方10首

孟河名医丁甘仁治疗咳嗽的9种方法

蜀中名医王渭川妇科用药经验介绍

十六张经方屡用屡效及辨析解方

四逆散的临床运用体会

多则医案

岳美中教授秘传7首经验方

中医冻疮治疗方法汇总(欢迎补充)

李东垣:升阳十七方及用药规律配伍原则

北京四大名医糖尿病验方及糖尿病偏方汇总

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32条学术观点,句句真言!

治疗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我最常用蒲辅周的百损丸加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yf/10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