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丨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用的
《伤寒杂病论》虽然记载了数百个经方,但用到的药物却不超过一百种。中药分类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按功效分类,本文收录仲景常用的八十一味药,主要依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性味,按照酸、苦、甘、辛、咸五味的排序进行分类,从而从每一类的性味中推导出共同的功效。 凡药则酸敛,苦泄,甘缓,辛散,咸软。要之,药多禁忌,贵在配伍。 酸 五味子:敛肺止咳 酸枣仁:敛心安神 山茱萸:敛精止遗 乌梅:安蛔 苦 1苦寒泄热 柴胡:泄胆热 黄芩:清心火,泄脾热 黄连:清心火,泄胃热 黄柏:清心火,退黄 栀子:泄心火 茵陈:退黄 芍药:泄热养营 竹叶:清心除烦 牡丹:清虚热 白头翁:除下重 2.破结除满 大黄:泻下通便,活血化瘀 枳实:破气散结 厚朴:降逆除满 杏仁:降逆平喘 桃仁:活血化瘀 射干:除上气 葶苈子:泄肺热,除肺痈 皂荚:化痰 芫花:逐水 大戟:逐水 甘遂:逐水 3.苦以燥湿 白术:燥湿健脾 苦参:燥湿杀虫 4.苦能排脓 赤小豆芽:破血化脓 败酱草:排脓 5.苦极反升 瓜蒂:催吐 甘 1.甘以补虚: 人参:补元气 饴糖:建中 甘草:补宗气,解毒,调和诸药 小麦:补心气 黄芪:补气行气 大枣:补脾 粳米:补胃 地黄:补心阴 麦冬:补肺阴 阿胶:补血益阴 当归:补血 麻子仁:养血润肠 瓜蒌根:生津止渴 升麻:解毒 2.淡以渗利 泽泻:清热利水 滑石:清热利湿 茯苓:通调水道 猪苓:利水 薏苡仁:渗湿 椒目:利水 3.涩以固之 赤石脂:固小肠 禹余粮:固大肠 灶中黄土:固胃 4.重以镇之 代赭石:降胃气 龙骨:镇肝魂 辛 1.辛以散邪 麻黄:宣肺气,平喘咳,温表散寒 桂枝:温心阳,抑水气,解肌发汗 艾叶:行气散寒 防己:散水气,消身肿 乌头:散寒 蜀椒:散寒 2.辛以行气 川芎:行血 豆豉:宣气 半夏:宣肺气 生姜:宣胃气 桔梗:利咽 瓜蒌实:宽胸散结 薤白:通阳散结 葱白:通阳止泻 葛根:升津液,升清止泻 旋复花:行气消痞 3.辛以温阳 附子:温肾阳 干姜:温脾阳 细辛:温肺阳 吴茱萸:温肝阳 咸 1.咸以软之 芒硝:软坚通便 牡蛎:软坚消痞(胆) 鳖甲:软坚消癥(肝) 2.咸以走血 水蛭:活血化瘀 蛰虫:活血化瘀 虻虫:活血化瘀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网络,以分享的原则转录。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当,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tx/8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她的性感有灵魂,哈登看了都心里打哆嗦
- 下一篇文章: 中医用药经验心法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