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太叫板梵高,被鲁豫央视采访,俺画的
北京有白癜风专科医院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何大大推荐|总第期| 生活在哪里,艺术就在哪里 她从未学过画画 却是中国第一位 敢直接叫板梵高的画师 她一个农村老太 两次登上《鲁豫有约》 被多家电视台采访 如今她70多岁 作品不仅被收藏海内外 还在香港开画展 她就是来自河南南阳的 常秀峰 ▼ 谁也不曾想过,这样一个农村妇女,种了一辈子地,没怎么上过学,大字不识几个,更是没学过画画,竟然能成为一位到处开画展的画家。这位奶奶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还要从年说起。 奶奶在七十多岁的时候,老伴就先走一步。年,在广州工作的儿子不忍心母亲一个人在农村,便把她接到城市里来生活。 初来大城市,奶奶也极不习惯,在加上儿子家住4楼,老太太腿脚也不方便,也很少出去。只能每日闷在家中无所事事。 唯一的乐趣也就是陪3岁的孙女,她喜欢给孙女讲家乡的故事,满山坡的山楂树、山茱萸,还有山里的狐狸和狼。在城市里长大的小孙女根本想象不出来,说:“奶奶,你能不能给我画出来?” 为了给城里长大的孙女描述乡村的生活,不识字的奶奶只能硬着头皮拿起来了画笔,给孙女画起来。 不曾想,这一画可改变了奶奶的晚年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做美术编辑的儿媳妇看见了奶奶的画,这毫无章法却很耐看的蜡笔画让家人大吃一惊,从没学过画画的奶奶竟然有如此的天赋。 家人既惊喜又兴奋,在城市中无聊的奶奶总算有事情可以做了,而且画的也非常好,于是便继续鼓励奶奶加油画下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奶奶的故事很多,画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半年后,奶奶就已经画了三四十幅。 她的画构图独特, 线面结合完美, 朴素的画笔下营造出别样的肌理。 ▼ 她最喜欢画向日葵, 画里的向日葵都是长在土里的圆胖模样, 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向往着美好生活。 ▼ 她的色彩艳丽却不俗气, 画风清朗又不失厚重。 画面对比强烈,过渡恰到好处, 让人看了舒服协调。 ▼ 但以此来评价一位农村老太太的画不免有些匠气,她能把带有个人鲜明特征的画作登上大雅之堂,更多的还是一颗内心的朴实和纯真的善良,这样的画作让不少受过正规美术教育的人汗颜。 虽然画面中大多内容都是我们在农村见过的花草,庄稼,但却让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多了许多慢下来的安静。 而且奶奶画画从来不需要照片临摹, 她用一口标准的河南话说: “咦…种了一辈子的东西还能不记得啥样?” ▼ 随后,儿媳把她的画扫描并打印成册,慢慢开始在小圈子里流传,接着甚至有人专门上门来看奶奶的画。 后来还有媒体来采访,再后来《鲁豫有约》也来了,奶奶就这样出名了。在参加《鲁豫有约》的节目时,有人把她的画和梵高做对比,让奶奶来评价一番。 于是,她便用满口浓重的河南方言说:“这个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开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画得苦。” 梵高作品 “我的向日葵有阳光温暖她,有土地养着她,有水滋润着她,就像我画她的心情一样,很幸福。” “要我说,梵高的那幅画我看不懂,可梵高画的向日葵没有我画得好。向日葵不能搁在花瓶里,没有水和土,它会死。” 秀峰奶奶作品 这几句乡土气息浓重的话虽然感觉很土,但听的确着实温暖朴素,尤其是大量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着实说中了他们心中的乡愁和情怀,于是,网友便亲切的称呼她为“梵高奶奶”。 当她听到有人这样称呼时,就惊讶的说到:“梵高奶奶?” 她心里直嘀咕,俺们拐河镇还有这号地方哩? 但她不喜欢大家这样叫她,她说:“不要叫这个,显得生份,喊我“姨”吧。” 随着梵高奶奶被媒体的广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tx/7073.html
- 上一篇文章: 泸州向日葵采摘节即将开幕,朵向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