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沈阳人物初国卿尘土功名秋水文章
白癜风是什么引起 https://m-mip.39.net/m/mipso_4394583.html “我本质上是一介书生、一个文人,生于斯、长于斯,在沈阳生活和工作了近45年,这个地方有我的乡愁,同时沈阳也给了我那么多的荣誉和文化养料。最近有一句网红名言:‘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是从白居易的诗和苏东坡的词里化来的,化得好。我之于沈阳,就是以一个少年之情怀,为其呐喊,为其书写,为其留下些许的审美符号和文字,我即足矣。” ——初国卿 初国卿祖籍山东聊城,年生于辽宁北票。字次公,室名浅绛轩。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曾任《大众生活》《车时代》总编辑,中国艺术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沈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沈阳日报》专副刊中心主任、编审。现为辽宁省散文学会会长、沈阳市政协文史馆馆长、沈阳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会长、沈阳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冰天诗社社长、沈阳文史研究馆馆员,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唐诗、辽海文化与名物学。著有《唐诗赏论》《佛门诸神》《沈阳陶瓷文化史》《盛京瓷话》《郑板桥:绝世风流》《期刊的CIS策划》等;主编《三李诗鉴赏辞典》《辽海名人辞典》《中华传统文化10万个为什么》(宗教卷与饮食卷)《辽海散文大系》等;八集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辽西走廊》《盛京》总撰稿。出版散文集《不素餐兮》《春风啜茗时》《当时只道是寻常》《浅绛轩序跋集》《瓷寓乡愁》《在水之阳》等。作品曾入选大学教材与多种选本。年获沈阳市第三届“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年获辽宁省第三届全民读书节“最佳写书人”称号;散文集《不素餐兮》年获“辽宁文学奖”,《在水之阳》年获“冰心散文奖”。 初国卿在大半生的报刊职业和学人生涯中,除了工作就是读书写作。“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出版多种散文集,其名篇《听雨》,与季羡林《听雨》、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并称为“当代听雨三篇”。他喜欢收藏古籍、旧笺、拓片等奇秘之物,人称其为“文化遗民”“浅绛彩瓷收藏与研究的标志性人物”。他主张学以致用,治学当与做事相结合。正是因为这种学养和情怀,才使他固守着心中独有的情趣和风景,不求点滴功名,只重秋水文章。在书中岁月和字里乾坤中,过着蕉影摇窗、野泉滴砚的生活,向往的总是那一杯清茶旁的纸上风月和辽沈地区的文化乡愁。 年10月22日,初国卿在沈阳家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我从辽西那片大山中走出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从事报刊编辑工作。在沈阳生活了近45年。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后来进到城里还能成为一个读书人和一个文化圈中人,在我的老家,很多人不理解。我身上有古代士人那种情怀,这些情怀从哪里来?我细想想,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我家庭的原因,我的祖籍是山东东昌府茌平县,东昌府就是现在的聊城,茌平是鲁西南不太发达的一个县。在晚清时期我的祖上闯关东,到了辽西地区,即我出生的地方。” 一 “我的出生地在辽西北票县,老家是努鲁尔虎山东侧老寨川边的一个小山村,我出生的村子名叫‘朱石皋’,字面意为有红色石头的水滨,其实是蒙语‘朱日干格尔’的谐音,意思是‘六家子’。大约初氏祖先早年在这里只有六家人,这也和我祖上有六位太爷分家而居的过程相吻合。老家朱石皋可谓是山村中的山村。我念大学时放假回家,乘沈阳到赤峰的火车,下了火车,要坐半个小时的小火车到北票县城,从县城再坐一个小时的长途汽车,下了汽车或是步行一小时,或是坐小驴车才能到家。到我家的村子要过一条季节河,即老寨川,如果赶上下雨河水陡涨,过不了河就只能在河这边找一户亲戚家住下。等河水退了才能回家。” “进入我们那个村子,要循一条窄窄的溪边小路,近村时只能听到鸡鸣狗叫,但却看不到人家。只有进到土山四围、绿树掩映的村中,才豁然开朗,见到户户人家。现在村里已远远不只‘六家’,闯关东来此的初氏族人,经过一百多年的繁衍,已有几十户。我家村头有两棵一千多年的元宝枫。两棵古枫从我儿时就这么大,到今天依然这么大。” “我太爷、我爷爷、我父亲三代单传,到我们这一代,我妈妈生了我们兄弟姊妹六个,我有三个弟弟、两个妹妹。从小的时候,奶奶对我影响比较大,我奶奶家是当地大户人家,因为家道中落,嫁给了我爷爷。我爷爷是一位老党员,刚正不阿。小时候,更多的时候是奶奶教育我们,说的都是为人要讲信、正直、自立、读书。” 二 “我父亲是当地的小学教师,后来又是小学校长,还做过当地的中学校长。这种家境对我影响很大,我从小就特别爱读书。家里的各种农活我全干过,起圈、倒粪、送粪、种地、抗旱、间苗、铲地、放垄、秋收、打场、冬储,我无一不通。更多时候我是在抢时间读书,有时我会坐在家中门槛上读书,我妈喊我三遍吃饭我都不应,气得我妈拿饭勺往我脑袋上敲,我才反应过来。” “我小时候也没什么书可读,偶然得到一本可读的书会高兴得不得了。记得我有个远房小表哥,到我家来住,他拿了一本《蛇岛的秘密》,我只读了个开头就觉得好看极了。我和小表哥好说歹说,他只同意我看一天。那一天,我连饭都顾不上吃,一口气读完。那时我才小学二年级,做梦都觉得我也上蛇岛了。后来我又借了同学的一本《黑龙湖的秘密》,也是看得如醉如痴。直到我上了大学时都难忘这两本书,特地上地摊上寻找当年读过的版本,特意写了一篇散文《两本‘秘密’里的乡愁》。而蛇岛也成了我的一个想往,年,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外出开会上旅顺,终于圆了我上蛇岛的梦。后来又数次去旅顺,又两次登上蛇岛,这就是我发在《沈阳晚报》‘文溯阁周刊’上的散文《三上蛇岛》的由来。在我上大学之前,《唐诗一百首》我都能背下来。” 三 “我年九年级毕业,那时是九年一贯制,等于高中毕业。毕业后我回家里做了几个月农活,然后当了半年的小学民办教师,再到公社广播站当编辑。那时我写的新闻报道和通讯,几乎每个月都能在县广播站或是《朝阳日报》播出刊发。当年我写的《北票杏仁丰收》还上过辽宁人民广播电台。” “年高考,我考上了辽宁中医学院,没有去。第二年不打算考了。我有个表叔说:你怎么不考呢?你现在挣多少钱啊?我说,我借调到《朝阳日报》了,可能以后每月工资31元。他说,你知道大学毕业工资多少吗?56元。你怎么不考大学呢?于是在他的再三劝说下,我下决心再次考大学。当时《朝阳日报》农村部把我借调去了,只给我12天复习时间,我这12天全看数学了,数学是我最薄弱的科目。年、年高考我报的第一志愿都是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可分数不够啊。年我数学考了零分,年数学考了3分。后来录取到了辽宁第一师范学院,就是今天沈阳师范大学前身。三年级时我被评为省三好学生,《辽宁日报》《辽宁青年》都登过我的事迹。” “我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学校工作一年之后调到辽宁省广播电视大学,给我分了一套两居室房子。在省广播电视大学主要办《电大语文》杂志和讲课,后来任《电大语文》主编。年创办《大众生活》杂志,任社长兼总编辑,年《大众生活》并入沈阳日报报业集团,我继续做《大众生活》主编。年底《大众生活》停刊,年我任《沈阳日报》特稿部主任,后沈阳日报社特稿部与文艺部合并,成立专副刊中心,我任专副刊中心主任。” “年1月退休后,有了充裕的时间读书写作,整理自己的藏品,同时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时间对我极为珍贵,每每感到不够用。我始终没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ry/11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家居装饰画山水画挂哪好有品位的人都在这样
- 下一篇文章: 家居装饰墙壁应该挂画装饰山水国画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