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欧阳修听罢,赞赏不已:“集句曲子,难得这般贴切,竟无半点痕

迹。”曾巩道:“此出表弟王安石手,非巩之作也。”因取安石所作《抚州见山阁记》、《新修九曜阁记》等十余章。欧阳修逐次阅读,说道:“此人文字可惊,也所罕有。吾正在编《文林》,辑时人之佳作,拟编入之,可乎?”曾巩道:“吾代表弟致谢。”因言及在京城闻子华说,介甫坚辞馆阁之试。欧阳修为之拍案曰:“辞免试馆职者,既是淡泊名利,亦气节也。比如知制诰,官阶高低不论,其显在要路,必试而后命。有国以来,不试而命者三人,杨亿、陈尧佐及修也。”欧阳修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扬州,到任便抓了官商黑店,从而威名大震;其《朋党论》、《醉翁亭记》传播远近,世人皆知。兼以潇洒倜傥、仙风道骨,人称“文章太守”。今年近五旬,须发斑斑,流离窜斥,十有余年,转徙三州,颠沛多病,而仍雄心万丈,曾巩大奇之。曾巩在扬州逗留二十余日,欧阳修三日一出厅视事,便与曾巩编辑《文林》,至书成付梓刊印,曾巩方携了书册,至江宁探亲。曾巩到江宁时,安石早已从临川回来,在江宁稍停,回舒州去了。由安国陪他登石头城,游蒋山,逗留三五日,给安石留书一封、《文林》一册,即登舟回南。两年以后,蔡襄任满,召还京师,除授右正言,旋知开封府。过了两月,安石任满,召赴阙。安石到京后,住在大相国寺,旧日同年好友,都来探望。不几日敕下:王安石直除集贤校理,在京供职。安石坚辞不拜,当日写了第一状,批答不许,又写了第二、第三状,均不许。他拜托韩绛疏通,韩绛不理不睬。他又找到“临川学舍”旧日同窗刘敞,请他帮助。刘敞说:“我在史馆,终日看书,你来集贤院,正好做伴。”安石说:“我志在州县,为民兴利除弊,哪有心肠跟你做伴。”刘敞大笑道:“书生之见,你在州县兴利除弊,好啊!灾民待赈,谁给你粮?河流疏理,谁给你钱?你要兴作,谁来批复?你要除弊,必招事端。连范仲淹、欧阳修都不能自保,你是谁呀?集贤校理,身在清要,无烦剧,无事端,免试直除,还有何话说?”刘敞不说还好,他说了这番话,倒使安石铁了心肠,即作《辞集贤校理第四状》:

右臣蒙直除集贤校理,以分不当得,已累曾具状奏闻,乞追还所授。今月二十四日,准中书札子,奉圣旨更不许辞让。臣以小官,非敢以礼为让也。直以分不当得,理当自言。盖闻当得而让,则上有所不听;不当得而授,则下有所不敢承。不听不为迫下,不承不为慢上。以其有义也。臣诚不肖,然区区之私,具状四奏者,窃以为匹夫之志,有近于义,是以仰迫恩威,至于再三,终不敢受。伏望圣慈俯察臣愚,特与追还所授。臣无任。

刘敞见安石执拗,志不可夺,便不多言。会同一班朋友如判南曹吴充、国子监王珪、校书曾公立等,劝说安石,尽可能留京供职。执政接到安石第四状,甚为疑惑,以为事出非常,访察安石出于何人之门。然而凡认识安石者几乎众口一词:此人清节自守,自视甚高,入仕以来,只知奉亲、效国、读书,旁无他顾,从不登权要之门。知鄞县倅舒州埋头职事,颇有政绩,无一字上达朝官。家在江宁,人口众多,确实贫素。执政于是疑端尽解,再候多时,方改除群牧判官。安石又要坚辞请外,韩绛、杨寘密谓安石道:“事不可三,而介甫已上四状,此番万不要再违上意。”于是安石乃就职。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pz/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