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八月海上,既令人发冷,又不乏热闹。

8月18日,现年55岁的广东东莞游泳名将陈苏伟与他的6名爱徒兵分两路向亚欧大陆两端的海峡发起挑战。21日,6名年龄在11-15岁之间的孩子从海口游到湛江,全部成功横渡琼州海峡;24日,陈苏伟从北爱尔兰游到苏格兰,横渡距离约33公里,用时11小时35分,成首位横渡北海峡的中国人。接下来,他将投入明年3月库克海峡挑战,为完成“世界七大海峡”目标最后两步做准备。

在他成功挑战北海峡后,发文写道——一路上只有一个感觉:冷,所幸总算平安到岸,感谢早上的太阳给我温暖,感谢一行八人给支持陪伴,我比较幸运的是会游泳,所以就多游泳,没有伤害自己。

24日,陈苏伟正在横渡北海峡。

挑战

海水只有14摄氏度左右

全程没有适应,一路上都在抽筋

“莫洛凯海峡和北海峡是最难的,莫洛凯海峡难在狂风巨浪,到处都是鲨鱼;北海峡这里记录没有鲨鱼,但难在冷,它的冷是要命的。”陈苏伟与南都记者连线时,如此形容这次挑战的难点。

据介绍,“世界七大海峡”由世界马拉松游泳协会认证,包括了英吉利海峡、卡特琳娜海峡、莫洛凯海峡、北海峡、库克海峡、津轻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其中,北海峡平均水深61米,最深米,与广为熟知的英吉利海峡不同,北海峡的海温还要低1.5-2摄氏度,只有14摄氏度左右,对于挑战者体能和意志力的要求都很高。

当地时间凌晨4点50分左右(北京时间11点50分),岸上温度在12摄氏度左右,陈苏伟全身涂抹好了一层白色的防寒膏,作用相当于把毛细血管封住,让体温尽量不外泄。但碰到海水的一刻,刺骨的冷意钻进身体,“防寒膏是心理作用多于实际作用,这11个多小时全程基本上都没有适应这种低温,一路上都在抽筋。”

在海水里感受到的温度跟在空气里感受到是不一样,温度差0.5摄氏度,体感差之千里,这要用脂肪、用能量跟低温做对抗。

刚开始游的3个小时里,太阳还没完全升起,他两臂向前划水,头往下看,能清晰看到离自己水下一米距离左右成群的水母,“形状基本都是像蘑菇一样,各种颜色都有,很丰富。”忍受着冰冷带来抽筋的疼痛,享受着海洋大自然带来的惊艳,这时他抽筋频率不高,脂肪是足够消耗的。

当地时间6点多,陈苏伟游至不到3个小时。

陈苏伟有丰富的横渡海峡经验:年6月15日以6小时9分横渡琼州海峡,是目前从南到北横渡琼州海峡项目中最快纪录保持者;年8月3日横渡英吉利海峡,成为完成此壮举的中国第三人,也是用时最短的中国挑战者;同年10月18日还横渡了卡特琳娜海峡,成为横渡该海峡的第一位中国人;此后4年时间内,成功挑战环曼哈顿岛游、莫洛凯海峡。

对于有多次海峡经验的挑战者来说,都知道世界七大海峡的海水温度基本在14到19摄氏度之间,对人体的脂肪要求很高,横渡前,必须习惯这种状态,做适应性锻炼以及增加脂肪的储备。

在今年6月挑战津轻海峡掉了七八公斤体重后,这两个月来,他加强营养,增加淀粉类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达到增重,与此同时,还会定期到河源新丰江水库等水温较低的水域进行训练,以适应长期低温游泳环境。“这是在广东唯一能够找得到常年有十六七摄氏度的低温水了。夏天会去得多,冬天去得少,因为冬天在东莞东江就有冷水了。”他说道。

意志力

有无数次想放弃的念头

每一次划水都是一次考验

无垠蓝海上逐渐升起红日,也抵不过吹过耳边的海风声以及透过身体的冰冷感。

游到3个小时之后,身体产生大量乳酸,陈苏伟感到非常疲累。横渡过程中,每隔半小时可以停下来缓冲,补充水分或者吃一些营养食品饮品。离他不远处,一艘配备卫星雷达的导航船一路护航随行,船栏杆边上已用绳子系好装着营养饮品的瓶子,妻子、儿子和好友时不时在船上为他加油鼓劲,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好友看到他停下来,就将瓶子扔到海里给他。

陈苏伟正在补充水分。

“很棒,状态还不错。”船上,世界马拉松游泳协会派来做横渡认证的观察员和应急救生员全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cd/12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