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笔自适问心朝山青年画家郭文杰用笔墨
白癜风怎样防治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228/6072031.html 辛丑正月访泰山。一日于朝阳洞写生,手僵不能握笔。遂有登十八盘、攀泰山之巅,以拂寒意。 及寒意消去,汗浸甲裳,于石阶上休整。见崖壁上悬“问心朝山”四字。落款已是风雨漫漶不可识,亦不知谁人所写……然壁间四字,却生出许多意来。 闻说荆山37×51cm 卧看牵牛织女星36×51cm 白马崖写生之二40×51cm 有朝山者:或著屐登山,旨在忘机心、涤荡尘心而感知山水自然之美;又或有饱学之士卧游山间,澄怀观道,物我两忘,与天地和合。执相非相,山河大地皆已化去,幻象人间;又或有道之不行,乘桴浮于海者,抑或阅天下名山,寻幽揽胜,择可居之处,可以游、可以观,“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又或有山海众相,光怪陆离,烟云变灭,巫山云雨,神游无垠;或有觅得山间清静地,问道济世、欲以化蝶飞去;或清净之地,以心传心,教化普渡众生,放下我执。 问心。大凡中国有识之士,以上朝山之心皆而有之。或彼或此,或此非彼。天下之山莫不有名,有人径往,有人拂去。有人去而忘返,有人却以为徒有虚名。学问一道,涵养吾一,内省不疚,博学而笃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亦所谓:“致知则有知,有知则有择。”有择方知我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既知我心,则知无我。“问心朝山”当以物待物,不以己待物。山中莫不有我在! 我辈岌岌于尘世间,问心朝山,弄笔自适,更需涵养吾己、不欲不惑。“治道在于立志,用一心而处之,必得其要。”(郭文杰) 泉溪松柏夏亦秋36×51cm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院长):郭文杰是一位尊重传统、热爱传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着深入研究学习和把握的画家。除了深研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文化内涵以外,郭文杰还就最具中华民族文化形象性标志的中国画的形式语言技能、技巧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这使得他的作品有思想内涵、有精神高度,所以看他的作品能够深入进去、能够让我们停顿下来,能够耐心地细致地认真地去品味、去品读,这是文杰作品很具有个性特征的一面。同时文杰还是一位热爱生活、拥抱自然的画家,他始终跟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所以他的作品不空洞、有内容、有生活现实、有具体的鲜活的生命感,能感染人和打动人。 张伟平(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十余年前,在西方绘画的视觉理念日益扰乱中国画发展方向的节点上,郭文杰来到了我的研究生班,浸泡在研习传统绘画技法的环境当中。如今,当中国画坛的风气又渐渐地回转时,他对传统经典法式的掌握在同代人当中已属佼佼者。观郭文杰近期之作,画面意境优雅,既有森严法式,又融入了依靠内养笔墨丘壑取到的自然灵气——显示出作者长期学习、尊重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这种根植于民族文化沃土,围绕中国山水画的核心价值观来治学的态度正是当代画家应该具备的。我相信郭文杰这一借传统之力、显时代精神的画风将大有可为。 荆山寺银杏树银杏树40×51cm 栖真观印象44×51cm 栖真观28×51cm 孔令伟(中国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文杰的山水,总是洋溢着淡淡的诗意,面对他的作品,我脑海中浮现的是谢灵运的诗句“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在潺潺的流水中,石块若隐若现,山体上映着落日的余晖。荒山野林中,草木的色彩鲜明润泽……绘画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的问题,它是和内心世界的感受能力联系在一起。对丰富的自然细节的描绘,把山水视为安顿人的性情、灵魂和生命的所在,这正是文杰的山水画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鲁山紫竹园36×51cm 唐山寺41×51cm 唐山寺银杏树40×51cm 李庚(李可染画院院长):郭文杰的展览让我看了以后非常的吃惊,文杰的画非常精致,让我一方面看到了他对古代绘画的解读能力,同时也看到了他对写生的观照。文杰的写生是从心出发,而不是仅停留在眼的阶段,都是内心的流露,所以文杰的作品画中有景、山水有情,这也正贴合了此次展览的主题。 桃花岛写生41×51cm 寻源何事问牵牛41×51cm 织女洞大贤山36×51cm 王平(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驻会副秘书长。):文杰是一位年轻人,初看文杰的作品倒是一副旧模样,但是真正仔细来看,这些看似传统的作品其实大多都是文杰对于生活的一些感受和思考。作为当代的传统主义者,文杰以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精华来表达现代人的感受,这也是传统中国画当代性转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我们大谈创新的时候,像文杰这样重视和深入传统的年轻人,更值得我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cd/11080.html
- 上一篇文章: 把这种调料加入杜鹃花的浇花水里,花朵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