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s://m.tech.china.com/tech/article/20210907/092021_869661.html

打柴、挑水、种菜、做饭、读书、画画……画中国画几十年,靳耀华把日子也过成了山水写意,年轻时说走就走,背起行囊,走遍名山大川,独自写生,后来隐居乡村,眼前就是山水,身边即有花鸟,他过着许多人心中向往却又不敢去真过的生活。他说:“其实最开始,我只是想让生活慢下来。”

■人物档案

靳耀华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专业。师从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贾又福教授。早年师从贾浩义、董寿平、陈雄立等先生。自上世纪70年代起师法自然,只身游历于祖国名山大川之间,遍写江山秀色,至今已有四十余载。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社会书画院艺委会委员、北京市朝阳金盏地区文联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首都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华书画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国际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社会书画院艺委会委员。

他是最早的驴友

靳耀华说:“我是中国最早的驴友。”早在上世纪70年代,靳耀华就开始一个人行走的旅程,那个年代还没有“驴友”这个词,也没有发达的通讯、功能多样的旅游装备、更没有无处不在的商业服务,只身行走在山川之间,要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靳耀华还是说走就走。他说:“一个人旅游写生,一直都是我的梦想,所以就真的走了,也不结伴,一个人走南闯北,名山大川挨个去看,去写生,有时候露宿在山里,靠两块塑料布避雨。”

从小就喜欢画画,家中的父兄姐妹,也多从事书画工作,而中国画又多以山水自然为题材,讲究天人合一,这些都影响着靳耀华,不仅令他从小就喜欢上画画,也让他形成了对自然的向往。在山水间行走多年,几乎所有能想到的地方,他都去过了,也留下了大批的写生作品,但靳耀华觉得,旅行真正给他的不是那些写生,而是耐得住寂寞的性格。他表示:“有时候一进山就很多天,风餐露宿不用说,能见到的活物,也只是些山中的小动物而已。”

走遍天下再入山

上世纪90年代,行遍山水的靳耀华觉得,应该停下来沉淀沉淀了,他回到北京,但没有在都市里生活,而是在怀柔山区买下了一座小院,过起了农家生活。

自己种地,自己做饭,日出而作,日落后却并不休息,读书、画画,有时候会潜心研读经典,有时候会动笔专心画画。靳耀华说:“做点儿学问,画点儿画,山村里的生活很安静,能让人潜下心来。而且,也可以把之前留下的写生作品仔细整理一番。当初到处走,留下了几千幅写生。住在怀柔以后,也还一直在写生,所以留下的作品一直在增多。”

对靳耀华,很难用归隐田园这样的词汇,因为他一直就生活在田园,眼前有山,身边有水,院子里有瓜果蔬菜,他的生活简单但有趣。他说:“这样的生活很能磨炼性格、提升修养,画中国画,也更能体会水墨晕染间的那种意境。”

安静但却不隔绝

如今,靳耀华已经不再干农活,每年过冬也都会进城住一个冬天。他说:“山里气温毕竟比较低,年纪大了还是在城里过冬好一点儿。”但其余的时间,他仍旧住在山里,“这么多年,习惯了”,他说。

虽然过的是田园生活,但靳耀华并没有与世隔绝,反而比别人更热心社会工作,常常参加各种义拍,也在学校教授绘画等各种技艺。

他画花鸟鱼虫,也养花鸟鱼虫;他喜欢收藏,甚至常常帮人做一些鉴宝工作;他还喜欢传统的技艺,许多名列非遗的项目,他都能玩上几手……但他仍旧觉得画画才是他的主业,他说:“我兴趣很广泛,但画画是最主要的。实际上,这些兴趣也对画画有很好的帮助。因为画到一定程度,技艺就不再那么重要,更需要是综合素质。上乘的绘画,比的是修养,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特征。”

北京晨报记者周怀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a.com/scycd/10939.html